今天的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刚才五位嘉宾向大家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重大疾病防控工作的进展与成效,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也回答了各位媒体朋友提出的问题。 身体健康是立身之本,人民健康是立国之基,坚持预防为主,完善疾控体系,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让大家对我们的工作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 接下来我委还会继续围绕“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我们这十年”举办系列新闻发布会,欢迎大家继续关注。 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谢谢您的提问。艾滋病是我们国家传染病防控的重点传染病,各地各部门都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全面推进两个“五年”行动计划和遏制艾滋病传播“六大工程”,这些防控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群众艾滋病防治意识显著提升,输血传播基本上已经阻断,母婴传播和注射吸毒传播降到历史最低水平。 二是提升和完善防治服务体系和能力。十年来,HIV筛查实验室由1.7万个增加到4.9万个,确证实验室由300多个增加到700多个,抗病毒治疗定点机构由3400多个增加到6000多个;检测人次数从2012年1.01亿人次增加到2021年的3.2亿人次,抗病毒治疗比例和治疗成功比例分别从2012年的87.3%、88.7%提高到92.6%和96.4%,累计接受中医药治疗人数从2012年的2.4万人上升到2021年的6.4万人。 三是重点地区防治取得显著成效。凉山州呈现“三升三降”的良好态势。 四是支持社会组织有效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2015年起,中央政府设立了专门的基金项目,支持艾滋病防治相关的社会组织、草根组织为男男同性恋者、性工作者等特殊群体提供咨询、检测,暴露前后药物预防、人文关怀、心理支持等服务,在艾滋病防控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五是不断加强科技创新,成功研制全球首个长效药品和首个尿液自我检测试剂。 通过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国艾滋病疫情总体上持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受艾滋病影响人群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艾滋病的社会歧视问题进一步减轻。 谢谢。
我们知道艾滋病病毒会攻击人体免疫功能,危害很大,请问过去十年国家在艾滋病防控方面取得哪些进展?治疗成功比例怎样?谢谢。
谢谢雷局长,我们提最后一个问题。
谢谢您的提问。血吸虫病在我国也有很长的流行历史,据记载有2100多年。在民间血吸虫病又被称为“大肚子病”,主要是因为这个病晚期的时候会出现肝腹水、肝硬化等,很难治愈。血吸虫病主要流行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累计报告的血吸虫病患者1160多万人,病牛120万头,严重影响了人民健康、社会经济发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就是当年血吸虫危害的写照。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省纷纷行动起来,建立了血防领导小组,健全了“春查秋会”、“联防联控”等工作机制,将血吸虫病防治与扶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结合起来,卫生健康、林业、农业、水利等多部门密切合作,统筹资源,因地制宜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控策略,大力推进以机代牛、淘汰耕牛、人畜查治病、改水改厕、查螺灭螺、沟渠硬化等措施。前几年我们检查也看到农村血防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时间大家可以去看一看,江西余江县还有个血防纪念馆,大家也可以去看一看。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取得了非常重大的成就。《“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30年全国所有流行县达到消除血吸虫病的标准。截至2021年底,我国451个流行县(市、区)都达到了传播控制或以上标准,较2010年增加了15.71%。451个流行县中,339个(75.17%)已经达到血吸虫病消除标准,所以现在的任务就是到2030年还有25%左右。现在还有100个(22.17%)的县达到了传播阻断的标准,还有12个(2.66%)县达到传播控制标准,所以说这个成绩举世瞩目。近十年来,没有因新感染出现的晚期血吸虫病人。在南方湖区看到的一些老病人,这都是以前感染血吸虫留下来的,这些人没有传染性,健康状况和劳动力受影响,但我们国家有很好的救助政策。血吸虫病防治成果在我国也是重大的公共卫生成就,值得我们去总结。
此前血吸虫病一直困扰我国长江流域以及南方的很多群众,请问近年来我国在推进血吸虫病防治方面有哪些进展,为实现消除血吸虫病这一目标,还将采取哪些务实行动?谢谢。
谢谢陆院士。由于时间关系,最后再提两到三个问题。
谢谢你的提问。近年来,我们社会对抑郁症的问题非常关注,抑郁症的患病率有一定上升的趋势。在我们国家,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因为我们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工作节奏的加快,还有一些灾难性事件的发生,比如新冠肺炎,这些不确定性都会给我们的情绪带来影响,也会增加抑郁症的患病率。第二个大的方面,主要是我们国家,我们的老百姓对抑郁症的认识提高。过去我们可能觉得抑郁症不是个病,或者对它不了解,不治疗,甚至当其他的病治,很多人可能觉得身上不舒服,当成一些胃病、心脏病、头疼病治,其实很多可能是抑郁症。我们普通百姓对这方面的认识增加了,感觉到抑郁症的患病率增加了。其实我们国家的患病率跟发达国家比还是要低一点。 过去十年,我们国家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一是在“健康中国行动”中专门有“心理健康促进行动”,我们的口号是“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其实每个人也都是自己心理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健康是我们工作学习生活还有生活质量的基础,心理健康更是健康的基础,如果没有心理健康,我们就谈不上健康,所以在“健康中国行动”里面设置了心理健康促进行动。二是国家利用中央财政重大公共卫生的项目资金,在一些地市开展试点工作,组织专家制定了《常见精神障碍防治和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项目实施方案》,让我们每个学校、每个大学、每个企业或者每个政府部门来关注这个问题,从儿童、青少年抓起。抑郁症治疗是非常有效的,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们认识不到,或者不认为它是抑郁症。三是全社会特别是各位媒体记者还是要加强科普宣传,不要把抑郁症当成洪水猛兽,它就是一个常见病,发病率在全球都很高,和高血压、糖尿病这些一样都比较常见,大部分人治疗效果都是非常好的。 对普通的大众来说,我们要认识到抑郁症是一个病,是可以治疗的,跟其他病一样。但是我们容易产生误解,觉得我今天不高兴了,我有抑郁状态,最近压力大了,心情不好了,是不是就是抑郁症?这个不是,抑郁状态或者抑郁的感觉可能每个人都有,大部分人都经历过不高兴的事,但它不是病,不是抑郁症。抑郁症是有明显的心情不好,要持续一段时间才算是抑郁症,如果今天因为工作、生活、家庭或者各种各样的事情不顺心,但很快就过去了,这个不需要治疗,过去就过去了,就是一个抑郁的状态。但持续时间长了,影响我们的工作生活休息,可能就是抑郁症,需要治疗。治疗效果刚才已经说了,全球在这方面治疗是非常好的。一个是需要重视,第二个非专业人员感觉自己最近心情不太好,工作效率下降,吃饭胃口也不好,甚至记忆力不好,是不是病?是不是抑郁症?一定要去评估,尽量不要自己给自己戴帽子,非专业人员也不要给别人戴帽子,我们要找专业的评估。量表仅仅是简单的初筛,还要经过专业的评估。还有就是,我们每个人要维持自己的心理健康。我们强调注意饮食的方式,少吃盐,少吃甜,防止高血压、防止糖尿病。但是每天有没有想到,怎么样维持心理的健康,维持高效的工作能力,每个人掌握调节自己心理健康的能力,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一点,我也希望媒体记者通过广泛的宣传,来消除病耻感。抑郁症治疗有效,也好治,很多人治疗好了就是永远的好了,不会再复发,但是很多人觉得抑郁症不好听,或者觉得抑郁症是不是我的品德有问题?或者得抑郁症是意志力有问题?其实不相关,任何人都有可能得抑郁症,有钱没钱,意志力坚强或不坚强,都有可能得抑郁症,跟我们的品质、意志力没有直接关系。社会上很多人觉得得抑郁症不好听、不好看,不愿意看病,自己耗着、顶着,上不了班还坚持,但是越耗可能就越严重,越耗可能真的不好治。所以在自己感觉不好的时候要及时求助,及时寻找帮助,很多是能够解决的。它就是一个常见病、多发病,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我们不能因为得了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觉得可以说出口,抑郁症不愿意说出口,这会给我们带来更被动的状态。所以我们要迈开第一步,抑郁症到目前为止机制还不清楚,但是我们第一步就是要认识它,及时的治疗,大部分人都可以治好。 谢谢。
今年来像抑郁症这样的精神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多受到了大众关注,想请问在国家层面我们采取了哪些干预措施?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我们应该如何去预防和应对?谢谢。
谢谢您的关心和提问。大骨节病俗称“柳拐子病”“骨节风”“水土病”,患者站立不直、行走不稳,身材矮小,关节粗大,甚至终身残疾,丧失劳动力。四川作为大骨节病防治的重点省份,2008年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四川省在阿坝州实施了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形成了“发展、防病、稳定”的四川模式。2012年以来,全省无新发病例,2015年达到了消除标准。 2018年11月,国家卫健委等10部委落实中央指示精神,开展了地方病防治专项三年攻坚行动,三年来,通过改善婴幼儿的营养、易地搬迁、病人救治救助等措施,充分利用中央转移支付资金,每年对大约3.3万大骨节病患者进行建档管理和治疗,特别是对病情较重的大骨节病患者提供免费药物治疗(1800元/人/年),对适宜手术的患者开展手术治疗,三年来累计治疗患者4万人次,至今持续保持消除状态。 另外,四川是全国包虫病流行程度较严重的省份之一,主要流行于35个高海拔山地县,包虫病俗称“虫癌”,是当地农牧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严重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条件改善。 2015年11月,国家和我省启动了石渠县包虫病综合防治试点,取得显著成效。选派专家在甘孜州驻点成立包虫病综合防治工作站,实施驻点指导、对口支援“传帮带”工程,全省流行区包虫病人群患病率显著下降;三年,全省累计手术治疗3400余例,包虫病病人得到了有效治疗。举个例子,石渠县虾扎二村村民尼玛,家中四人,2014年本人确诊为肝包虫病,其丈夫也因病失去劳动能力,因家庭贫困和受制于当地的医疗条件,长期得不到肝移植手术的有效救治,饱受痛苦折磨,项目实施以后及时得到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高水平的医治,12万元的手术费用通过医疗救治补助、医保报销、民政救助等渠道得到了大部分解决,最终个人只支付了900余元,术后恢复良好,恢复了劳动力,家庭生产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已脱贫奔康,2021年全年收入达到了5.2万余元。 谢谢您的提问。
提到地方病,容易想到包虫病、大骨节病等,包虫病还有一个可怕的名字叫“虫癌”,这些疾病曾经困扰四川的发展,想请问徐主任,四川在多轮攻坚行动中,有哪些措施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如何保持低水平流行?谢谢。
疟疾曾是我国危害严重的虫媒传染病之一,在我国有三千多年的流行历史。上世纪50年代,我们国家有1829个疟疾流行区县,每年发病人数最高达到三千万,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们采取了病例和媒介监测、及时发现和治疗病人、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等措施。我国疟疾防控经历了重点调查与防治、控制严重流行、降低发病率、巩固防控成果四个阶段后,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到了2010年以后,我们制定了《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细化了工作方案,提出了“线索追踪、清点拔源”的策略和“1-3-7”工作规范,“1”是病例诊断后1日内报告,“3”是3天内完成病例复核和流行病学调查,“7”是7天内完成疫点调查和处置。2016年,我国报告的最后一例本地病例在云南。2017年以后,我国再无本土原发感染疟疾病例报告。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我国2020年实现了消除疟疾的目标,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派专家来我国开展现场评估,实地考察了云南、海南、安徽、湖北等地,2021年6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我国通过消除疟疾认证。 消除疟疾终结了疟疾在我国流行肆虐数千年的历史,是几代人几十年艰苦奋斗和科学防治的成果,消除疟疾是我国按照国际标准、结合中国实际开展的一项重大公共卫生行动,在中国公共卫生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同时,我国消除疟疾也极大地提振了全球消除疟疾的信心和勇气。 疟疾依然是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2020年全球仍有80多个国家或地区报告2.41亿例疟疾病例。我国每年依然有输入病例,甚至还出现个别死亡病例。随着国际交往、人员流动越来越频繁,疟疾输入风险一直存在,所以我们的防控措施不能放松,我们将继续采取科学有效的策略措施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 谢谢。
我们知道,2021年6月份世卫组织认证中国实现了消除疟疾的目标,想请问在消除的过程当中,我们采取了哪些措施,有哪些经验可总结?另外,中国实现消除疟疾对于全球疟疾防控来说有哪些深远的意义?谢谢。
谢谢您的提问。正如您所说,乙肝、丙肝这种病毒性肝炎是我们国家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乙肝和丙肝都是经血传播的,为了有效的控制乙肝和丙肝的经血传播,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不断强化医疗卫生机构院内感染防控,全面落实采供血机构血液乙肝、丙肝病毒的筛查监测。这两种肝炎的经血和经医源性感染所致的新发感染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 另外,母婴传播是我们国家乙肝新发感染和慢性感染流行率高很重要的原因。大家知道,在生命越早期感染乙肝,它变成长期甚至终身的慢性乙肝感染状态的风险是越高的。所以对于乙肝的预防,母婴阻断传播是我们一个工作中心。母婴阻断传播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乙肝疫苗新生儿的普遍接种。在我们国家除了乙肝疫苗新生儿接种以外,我们进一步强化阻断效果,又实施了孕妇乙肝筛查和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除了乙肝疫苗接种以外,又增加了高效价的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 这几个措施持续的实施落实,母婴传播阻断效果是非常显著的。现在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这几个指标都非常高,乙肝疫苗新生儿的接种率,孕妇乙肝筛查率和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注射率,都几乎接近百分之百,都是99%点几,非常高,当然效果也显现出来非常好。大家可以看2008年以后出生的孩子,它的乙肝表面抗原感染率,就是流行率已经降到非常低的水平。2014年我们有一次全国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在这个时候,我国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就已经降到0.32%。 只要我们坚持乙肝母婴阻断措施不放松,保持高质量的实施,相信我们国家乙肝感染的问题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得到非常有效的控制,过去我们“乙肝大国”的帽子是可以摘掉的。我们的乙肝防控成效非常显著,在国际上也是走的比较靠前列的,在2014年的时候,我们国家提前实现了乙肝控制的目标,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还对中国政府颁了奖,来表彰我们国家在乙肝防控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 另外,随着抗乙肝病毒和抗丙肝病毒治疗药物研发取得重大进展,和新的有效的治疗药物的出现,现在丙肝已经成为可以治愈的病毒性疾病。乙肝的抗病毒治疗效果也显著改善,特别是很好解决了它的耐药问题。为了降低由慢性乙肝和丙肝感染所感染的肝硬化和肝癌的危害,国家卫健委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新型抗病毒治疗药物,就是乙肝和丙肝的抗病毒治疗药物的研发、注册、上市、价格谈判,将很多新药都纳入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医保药品目录,彻底改变了没有新药可用和药品价格昂贵的局面,药物的可及性、可负担性得到了极大改善。 近期,国家卫健委联合国家医保局等9部门印发了《消除丙型肝炎公共卫生危害行动工作方案(2021-2030年)》,进一步明确了具体行动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未来的重点,一方面阻断新发感染,这已经很多措施,包括乙肝疫苗接种,包括院感防控,包括血液安全,都可以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我们国家有大量乙肝和丙肝慢性感染者存在,这是一个很庞大的群体,进一步消除乙肝慢性感染最后导致肝硬化、肝癌的危害,药物治疗成了非常关键的措施,检测发现感染者,对他们提供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最终可以极大的降低这两个疾病的慢性感染所造成的健康和生命的危害,我们坚持做,一定会见到更好的效果。 谢谢各位。
一直以来,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都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提出了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的愿景。请问,近年来中国在预防病毒性肝炎方面有哪些具体实践?有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谢谢。
谢谢记者对这个问题的关注。近十年来,我们国家对突发事件的心理干预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建章立制的过程,现在国家有《精神卫生法》、《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这些法律和制度都规定了对突发事件开展心理救援的工作,也包括新冠肺炎发生以后,我们的社会还有民众心理健康的预防干预问题。在新冠肺炎疫情以后,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还有多个部门发布了针对新冠肺炎患者、隔离人员等人群的心理疏导工作方案8个。各个地市也做了不少工作,比如上海、江苏专门针对精神卫生工作制定了地方的一些条例。 在这里,我想强调一点,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社会、对人类,甚至对大部分的国家很多人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在新冠肺炎疫情一周年的时候发布了报告,认为新冠肺炎在心理方面的影响持续时间至少是十年、二十年以上,十年、二十年的时间都可能面临着全球很多人应激后的焦虑、应激后的抑郁、应激后的社会交往的问题。特别是对我们青少年,因为长期缺少同伴的交流,有可能面临着他将来成人的时候社会交往方面的不协调甚至有一些缺陷。世卫组织也发布报告,新冠肺炎疫情一年以后,全球的焦虑症增加了七到九千万,抑郁症患者增加了五到六千万,失眠障碍的患者增加一个亿以上,这是全球的数据。这也说明世卫组织对这方面很重视。我们国家在这方面早早采取措施来应对这些问题,在疫情之后,我们国家专门成立了新冠肺炎防治心理服务队伍,另外全国建立了很多热线平台和电话,以公立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和精神卫生防治机构为主,设立了心理援助热线有660多条。心理援助的热线和心理慰藉干预的电话看似很简单,但是有些心理或者应急问题,通过这个电话很多人也是能够得到缓解的。我们也希望媒体的朋友,让大家来认识到这个问题,及时去求助,及时寻求帮助,大部分的问题都可以解决。 所以我们建议,对疫情以后隔离的人、封控的人和在家的人,或者暂时缺少社会交往的人,除了疫情防控减少感染以外,也要保证我们心理的健康。关于心理健康维持的常识,专业人员给的建议就是规律的生活、规律的休息、规律的锻炼,即使封控在家,也要按时起床、按时吃饭、按时休息,不要熬夜,这是最简单的维持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基本的原则。在这个基础上,如果有问题,就要寻求帮助,我们很多情况是不知道不寻求帮助,如果寻求专业的帮助,70%——80%就可以得到解决。最重要的是,我们有时候不知道自己出现问题了,也不去寻求帮助,时间长了会留下一些问题。我们刚才说这种简单的帮助,朋友、亲戚、家人,自己的老师、同事,能帮助我们缓解一些心理问题。最后一条就是我们到专业机构去寻找帮助,大部分人的问题也可以解决。所以我们要重视这些问题,减少这些问题给社会带来长期的影响。 谢谢。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对很多人的心理产生一定影响。请问,国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的心理干预方面是否有针对性的措施?此外,因疫情防控需要集中或者居家隔离的,封控期间是如何做好心理调试的?谢谢。
谢谢你的提问。从2012到2021年十年间,我们国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环境的改善,健康素养、健康意识不断提升,应该说我们国家的传染病防控能力不断提升,各项防控政策不断落实落地,所以说传染病防控效果十分显著。我们对27种甲乙类法定传染病进行了持续监测,报告发病率显著下降。2012年,中国内地27种甲乙类法定传染病总共报告3,216,932例,报告的发病率是238.68/10万。到了2021年,27种甲乙类法定传染病报告是2,711,785例,报告发病率是192.58/10万。所以,2021年相比2012年下降了19.3%。其中几类传染病,我给大家归归类,一个是肠道传染病,2021年报告的发病率为7.42/10万,较2012年下降67.9%。呼吸道传染病,2021年报告发病率是48.18/10万,较2012年下降35.6%。呼吸道传染病大家印象很深了,我举个例子,以前常见的儿童发热出疹疾病,就是麻疹,现在降到非常低的水平,2021年我国的发病率是0.039/10万,现在很少见了。还有血源及性传染性疾病,2021年报告发病率为131.03/10万,较2012年下降3.7%。但是我跟大家想谈的是,传染病防控率的下降跟传染病防控的落地落实有关,一旦防控措施一放松,那就可能反弹。我有时候想就像个盖子,底下一锅开水,上面是个盖,按不紧,开水的蒸汽有可能把盖给翻开,所以我希望大家还是要一如既往的支持我们,把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压实到位。 谢谢大家。
一直以来,传染病因其高传染性可以引起大范围的人群感染,给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请问,在近十年中,各类传染病的发病趋势如何?谢谢。
谢谢您非常专业的提问。世界卫生组织将发生在30到70岁的死亡定义为“过早死亡”,过早死亡率是指每个人在30到70岁之间死亡的概率。之所以要关注过早死亡,是因为30到70岁的人群是社会重要的劳动力人群,劳动力人口的过早死亡,会极大影响社会生产力的水平,阻碍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慢性病是导致人群过早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水平是评价一个国家和地区慢性病预防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体现慢性病预防、治疗、康复、管理等各方面成效的综合性指标。从2016年我国颁布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开始,“降低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已经成为我国慢性病防控工作的重要发展指标。2021年,我国居民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这四类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为15.3%,这意味着每个人在30到70岁之间死于四类重大慢性病的可能性为15.3%。与2015年18.5%相比,下降超过了3个百分点,降幅达到了17.3%,这个年均降幅接近全球平均降幅的3倍。我国重大慢性病的过早死亡率低于印度、俄罗斯等金砖国家,但仍高于美国、日韩等发达国家。我们将继续以降低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为核心指标,积极推动慢性病的防、治、康、管整体融合发展,不断减少因慢性病导致的劳动力损失。 谢谢。
近年来,国家相关政策和文件当中经常使用“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作为慢性病防控工作的核心指标,我们为什么要使用这个指标呢?它的意义是什么?同时,我国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与其他国家相比情况如何?谢谢。
谢谢您的问题。正如你所说,慢性病是常见病,是影响我国人民群众健康的主要疾病。在过去十年,我们在推进慢性病的综合防控方面,累计建成了488个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和千余个省级示范区,各级地区政府对于慢性病防控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多部门在环境整治、烟草控制、身体活动促进、医疗保障救助等方面联合行动,将慢性病防控工作和当地的社会、文化建设相结合,构建全方位的支持性环境,引领各地工作创新和发展。 在危险因素控制方面,我们深入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全国已有97%的县区积极参与到这项行动中,累计建设健康社区、健康步道、健康公园等8.7万个。广泛倡导“健康一二一”、“三减三健”等健康理念,“日行万步,吃动平衡”“管住嘴、迈开腿”等健康口号深入人心,广大群众自觉践行健康生活方式的意识和能力显著提升。 在慢性病的早防早筛早诊早治方面,我们依托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目前每年向400多万高发地区居民提供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早期筛查干预惠民服务,促进慢性病的早发现、早干预,提高愈后和生存治疗水平。每年我们还为1600多万的适龄儿童免费开展口腔检查、窝沟封闭和局部用氟,保护孩子们的口腔健康。强化高血压、糖尿病的规范健康管理服务,有效预防心梗、脑卒中等重大慢性病的发生发展。 在疾病监测和数据支持方面,我国居民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的监测体系不断完善,实现慢性病发病、患病、死亡和危险因素流行情况以及变化趋势的动态监测。每五年向全社会发布全国居民的营养和慢性病状况报告,为国家及时调整完善防控策略提供循证支持。 十年来,我们在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慢性病防控模式,慢性病防控工作经历了从点的突破到系统提升的发展历程,我们将在社会各界支持下,继续积极有效应对慢性病带来的挑战。 谢谢。
慢性病在中国的疾病负担里面占到90%,请问过去十年中国的慢性病负担有什么样的变化?是否找到了应对慢性的有效策略?还有什么问题是要应对的?谢谢。
谢谢您的关心和提问。我国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结核病俗称“痨病”,“致富十年功,痨病一场空”。四川作为结核病防治人口大省,发病人数多,耐药突出。按照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总体要求,四川从“十二五”开始大力推进相关工作。 首先,从预防耐药做起。在结核病患者发现、治疗和管理等关键环节,全面提升防治工作质量,患者的成功治疗率始终维持在90%以上,有效预防耐药的产生。 二是从快速检出做起。加大了结核病耐药监测和筛查力度。“十三五”以来,共投入资金3500多万元提升检测能力,目前全省100%的市(州)和99%以上的县(市、区)都具备开展结核分枝杆菌分子生物学诊断能力,结核病患者的病原学诊断和高危人群耐药筛查率显著提升,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症状筛查率达99%以上。诊断时间由原来的6-8周缩短到现在的3-4小时,最大限度早期发现患者并纳入治疗。 三是从降低患者的负担做起,将耐药结核病纳入扶贫专项救治的疾病。药品贝达喹啉、德拉马尼琼纳入医保单行支付管理,进一步探索基本医保、重大公卫项目和基本公共卫生有效衔接。同时,部分地区为患者提供必要的生活补助,大大提高了患者完成治疗的依从性。举例说,宜宾市翠屏区吴某某,2020年12月诊断为利福平耐药,规范治疗18个月后治愈,治疗费用近18.4万元,享受政策后,每年报销13.8万元,最终个人支付仅4.5万余元,显著降低了患者负担。 谢谢。
耐药是当前结核病防治工作的一大难点,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都很大,请问四川省是怎样破解这一难题和挑战的?谢谢。
谢谢新华社记者的提问,也谢谢你对这个问题的关心。过去十年,我们国家精神卫生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精神卫生工作纳入了法治化轨道。在2013年5月份,中国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从法律层面对社会、政府还有每个公民关于精神卫生相关工作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规定,也为很多部门之间的协作,还有全社会关注这个问题奠定了法律基础。 第二个方面,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在2016年,多个部委共同下发了《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指导意见》,主要是加强心理问题的预防干预,让全社会重视这个问题。我们重视了,我们认识到了,我们就能找到解决办法,这些问题可能就能解决。所以在2021年底,也设立了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从国家层面来统筹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还有一个,我们国家开展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服务工作,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有一个登记报告制度,到2021年底,也就是去年,全国在数据库里登记在册的重性精神障碍患者有660万。很多重性的患者都得到了帮助和管理,在册患者的规范管理率现在达到92%,也就是90%以上的患者都得到了照顾、治疗。 第三个方面,国家卫健委还有国家各部门重视以后,要重点加强重点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的建设。过去很多县市精神卫生科很少,甚至没有精神科医生,现在我们很多医院都能提供精神卫生服务,一个是建立精神专科医院,第二个是综合医院建立精神科,综合医院有内外、妇、儿科,但应该也有精神科,给那些有心理精神需求的患者提供服务。所以在《“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当中,对我们的基层,对我们的综合医院建立精神科提供了支持。目前全国有精神卫生医疗服务机构5936家,跟2010年相比,增加了205%。还有全国精神科医生,执业注册医生有5万多人,和十年前相比增加了144%,这个增加也是很多。我们知道培养一个医生不容易,培养一个训练有素的精神科医生更难。所以过去十年,在这方面也是做了很多工作。 第四个方面,开展精神卫生综合管理服务的试点。这个试点从2015年开始,围绕建立多部门的协作机制、强化严重精神障碍救治救助等进行试点,希望全社会来关注精神健康的问题,对重性精神病患者有人管、有人照顾,由国家或者政府部门提供治疗,很多是免费治疗。过去十年全国有1180多个区县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我们很多患者在家就能够得到康复,甚至能够回归社会,回归工作,回归到正常。谢谢。
我们常说身心健康除了身体上的健康,还要心理上的健康,精神卫生工作非常重要。请问我国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如何?能否满足群众的需求?谢谢。
非常感谢您对免疫规划工作的关注。免疫规划是我国卫生事业成效最为显著、影响最为广泛的工作之一,我国当前实行的免疫规划制度,由政府免费向居民提供免疫规划疫苗,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已达到15种,覆盖人群以0-6岁儿童为主。免疫规划政策的实施,对于传染病的发生,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接种疫苗,保障健康”的观念可以说深入人心。通过多年努力,我国免疫规划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政府重视,保障力度持续加大。中央财政投入每年已超过40亿,2012年以来,多次安排资金用于疫情应急处置、冷链建设、监测能力提升等专项工作。 二是完善法规,依法实施免疫规划。2019年出台了全球首部《疫苗管理法》,制定修订《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等一系列文件,全面构建了疫苗和预防接种的管理制度。 三是健全体系,服务能力日臻完善。建立了覆盖国家、省、市、县四级免疫规划监测管理体系和县、乡、村三级预防接种服务网络。目前,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 四是加强监测,工作质量显著提高。实现了国家和省级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平台的对接和数据交换,实现各省级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和全国疫苗追溯协同平台的对接。 五是科学防治,疾病控制成效显著。2000年以来,我国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2012年我国实现了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的目标,2014年我国提前实现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乙肝控制目标。目前,多种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已经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 谢谢。
我想问一下,因为这次疫情之后,大家对接种疫苗也是非常熟悉了,我们国家为了预防重大传染病,在免疫规划方面也是走过了40多年。近十年来,在这项工作上有没有一些进展?谢谢。
谢谢您的提问。非典之后,2004年我们国家建设了一套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同年上线运行,到现在这套系统已经安全稳定运行了18年。多年来,这套系统有效的运行,使我们有效降低了传染病的漏报,显著提高了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这个系统及时性从诊断到报告,时间间隔已经降到了4个小时,报告效率是非常高的,报告质量也得到了很大改善。这个系统及时侦测传染病暴发信号,来指导各级疾控机构对各种各样疫情暴发进行调查处置,起到了非常好的帮助作用。及时完整和相对来说比较高质量的数据收集,也非常有利于我们实时监控传染病的任何变化和它的发展趋势。这对我们控制传染病起到很大的信息支撑作用。这一系统现在已经覆盖了全国几乎所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使用这个系统来开展传染病的报告、监控和数据分析研判的工作人员用户已经有了35万户。 新冠疫情发生以后,我们又进一步强化了医疗机构对新冠病例的报告工作,因为我们需要快速发现和快速控制输入病例引发的暴发疫情,对它的报告及时性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套系统在报告新冠病例的基础上,去年大家知道又扩大到了“逢阳必报”,就是有任何的核酸检测阳性结果,由检测机构立即上网报告,也有利于我们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及时开展密接追踪,病例的管控、密接的隔离医学观察等措施的实施。 网络直报系统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密接追踪、流调溯源、疫情研判、大数据比对分析、健康码应用都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数据支撑。 谢谢。
我们国家在非典发生之后建立了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目前这套系统运行的怎么样?在这次新冠疫情防控当中起到什么样的重要作用?谢谢。
谢谢您的问题。目前,全国有国家、省、市、县四级疾控中心,这四级疾控中心总共有3376家,卫生技术人员达到15.8万人。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中,各级疾控机构的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一是疫情监测及时性和准确性大幅提升。近两年来,通过中央转移项目,进一步扩大了新冠等传染病的监测范围。 二是实验室检测能力大幅提升。我们国家已经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实验室检测网络,各级实验室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检测任务。总体来说,疾控机构的实验室检测水平不断提高。从国家层面,中国疾控中心现在有流感、脊髓灰质炎、麻疹、乙脑四个世界卫生组织的参比实验室。 三是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大幅提升。特别是近两年来,通过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援各地开展培训,结合多年防控实践,我们现在的流调能力、处置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成功。 谢谢。
刚才雷局长也提到了,疾控体系是保障着人民的身体健康,同时也保障着公共卫生安全。我想问一下,近十年以来,我国的疾控体系能力建设是有着怎样的变化和提升?谢谢。
谢谢雷局长。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谢谢。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是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维护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不断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制、体系建设、策略措施,重大疾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法律法规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制修订《传染病防治法》、《精神卫生法》、《疫苗管理法》等法律和《艾滋病防治条例》、《血吸虫病防治条例》等法规规章。印发艾滋病、结核病、地方病、慢性病等重大疾病防治规划,发布实施防控类标准百余项。建立国务院防治重大疾病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极大提高了疾病防控工作法制化、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 二是筑牢严密的公共卫生监测网。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国家级疾控信息系统上线运行,建成了全球最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疾病和健康危险因素监测网络,重点地方病和饮用水水质监测网络覆盖到全国所有乡镇,以近视为主的学生常见病及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体系日趋完善。 三是重点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控成效显著。全国传染病疫情总体保持稳中有降,做好新冠肺炎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艾滋病病死率、结核病报告发病率显著下降,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国家消除疟疾论证,所有血吸虫病流行县达到传播控制标准,重点地方病区县总体控制,消除率达到99.9%。 四是慢性病防治和精神卫生工作稳步推进。启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县,覆盖率超过97%,建成488个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从2015年的18.5%下降到2021年的15.3%。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覆盖到全国所有的区县,2021年底,在册的患者规范化管理率达到92%。 五是统筹推进疾控系统健康扶贫工作。启动实施凉山州艾滋病防治与健康扶贫攻坚第一阶段行动和重大传染病防治攻坚第二阶段行动。凉山州艾滋病治疗覆盖率从41.1%提升到94.8%,新发感染率从0.064%下降到0.02%。指导贫困地区实施结核病、包虫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地方病综合防控三年攻坚行动,提高了健康扶贫的精准性和防控成效。 六是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派出公共卫生专家赴西非支援抗击埃博拉疫情,同许多国家、地区、国际组织分享抗疫经验,共建中国智慧和力量,实现传染病从国内防控到参与全球合作的历史性跨越。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充分发挥党委和政府的作用,以规划和专项行动为抓手,加强部门协作,加大社会动员,推动各项防控措施落地见效,开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谢谢大家。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首先向大家通报近期出台的卫生健康重要政策文件情况。一是联合多部门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的指导意见》,要求增加权威健康科普知识的供给量和覆盖面,为人民群众准确查询和获取健康科普知识提供便利。二是印发《医疗机构门诊质量管理暂行规定》,明确门诊质量管理工作体系和机制、规范门诊质量管理要求,提出医疗机构要明确挂号有效时间、合理安排患者复诊的次序、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等具体要求,改善群众就医体验。三是印发《2022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提出2022年要持续提升纠风工作治理水平,做好疫情防控领域纠风工作,开展医疗领域乱象治理,打击医药购销领域非法利益链条,推进纠风工作落实。以上是近期情况通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坚持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突出位置。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提出坚持“预防为主”,多举措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我国重大疾病防控工作水平和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不断提升。 今天的发布会将重点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大疾病防控工作进展与成效。这也是国家卫生健康委“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我们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七场,出席本次发布会的嘉宾有: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副局长雷正龙先生,副局长吴良有先生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徐斌先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先生 中华预防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冯子健先生 我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胡强强。 首先请雷正龙局长向大家介绍重大疾病防控工作进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