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残联副理事长 程凯:“幸福不会从天降,好日子都是干出来的”。在新时代的今天,有党和政府的格外关心格外关注,有社会各界的支持,广大残疾人一定能自立自强,用勤劳的双手书写人生美好的华章、用不懈的奋进谱写无悔的人生!谢谢大家!
中国残联副理事长 程凯:在信息时代,残疾人也有了更多可以克服身体障碍实现增收的手段。在近几年的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中,我们都看到了一批自强不息、脱贫致富并受到全国表彰的残疾人的身影。就在昨天,10月1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典型新闻发布会上,李健、刘洪霞、谢侣和贾茹4位基层残疾人和助残代表回望自己艰难而充实的奋斗历程,分享基层残疾人脱贫攻坚的心得体会。贾茹讲述了基层组织和社会各界通过建立双创园等有效平台,残健融合携手,共同脱贫致富的故事;谢侣的介绍让人们看到了在各级政府大力帮助下,盲人也能走向阳光,活出精彩;刘洪霞在接二连三的意外打击面前,仍坚信“靠双手一定能脱贫致富”,听来令人动容;李健的经历告诉人们,残疾人脱贫攻坚,要因人施策,多方激励,要授人以渔,帮助他们找到力所能及的创业门路。广大残疾人兄弟姐妹也要像他们一样,自强自立,正确看待贫困,摈弃“等靠要”和消极绝望思想,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斗志,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学技术、找门路,用辛勤的汗水缔造我们脱贫致富的美好生活!
中国残联副理事长 程凯:残疾人就业脱贫,是提高残疾人群体在社会上的地位,促进人格、心理等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不参与社会劳动容易造成与正常社会生活环境的隔阂,还会使残疾人尊严和独立人格受到伤害。我们残疾人兄弟姐妹要认识到,“同情与怜悯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尊严”。保障尊严和生活,不能仅仅依靠救济和社会保障,更在于通过发挥自身的劳动和创造,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尊严,才是提高生活水平和实现其他权利的根本保证。
中国残联副理事长 程凯: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冲刺阶段,精神脱贫至为关键。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思进取、等靠要。精神上的“软贫困”,比物质上的“硬贫困”更加顽固和复杂。要彻底斩断这些“穷根”,破除精神的桎梏,才能真正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中国残联副理事长 程凯:三是要激发贫困残疾人树立自立自强、劳动伟大、脱贫光荣的新时代理念
中国残联副理事长 程凯:第三,多数残疾人自知缺欠,善于自省。长期受困,相对容易拒绝诱惑,易于保持内心宁静。由于缺少教育机会,特别强于求教求学。实践中,残疾人的内心宁静不易分散注意力,强于慢工出细活。 第四,残疾人特别懂得感恩。残疾人更容易感谢曾经给予其关怀与帮助的人,也更容易为这种关怀与帮助所感动而奋进,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知恩图报情怀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更加生动明显。
中国残联副理事长 程凯: 第一,与常人相比,残疾人更加珍视就业劳动机会。一旦有了就业和改变命运的机会,残疾人往往会释放出令人刮目的“洪荒之力”,用踏踏实实的行动来爱惜利用这种机会。 第二,残疾人往往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残疾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都饱经磨难,是挫折中成长起来的,个性有着特别坚强的一面,知难而进,千方百计克服困难。
中国残联副理事长 程凯: 二是要树立残疾人是具有潜能和比较优势的人力资源的价值导向 残疾人是一个蕴含着巨大潜能的群体。一个人在一方面有缺失,就可能会在另一方面有所补偿。正如人们常说,上帝给你关上了一扇门,就会给你打开一扇窗。盲人虽然在视力上有缺憾和障碍,但是听力和触觉特别灵敏;聋人听不见声音,却特别善于观察。残疾人在一方面的欠缺,使得他们将另一方面潜力发挥到极致的可能性加大。在脱贫攻坚中,我们尤其要注重发挥残疾人的比较优势:
中国残联副理事长 程凯: 一是要转变和破除消极观念 在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中,要防止将贫困残疾人一股脑地都当成“病人”的陈旧倾向。因病致贫与因残致贫,一字之差,差之千里。残疾人,残而不废,不是废人,也不是病人。残疾人不是扶贫攻坚的包袱,而是具有比较优势的人力资源。“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只要放在合适的位置和岗位上,寸就有所长。 同时,也要防止将已纳入建档立卡的贫困残疾人都作为“兜底一批”对象一兜了之。要“真扶贫、扶真贫”,就得精准施策,要针对贫困残疾人的“贫”和“困”,在加大保障、救助和增加家庭收入的同时,改善服务,精准施策,不断缓解他们的“困”。
中国残联副理事长 程凯:三、转变观念,大力弘扬自立自强、脱贫光荣的新时代精神
中国残联副理事长 程凯:六是要加大宣传,不断激发贫困残疾人主动脱贫和勇于面对困难生活挑战的内生动力。各级残联要继续把扶持培养典型,宣传介绍典型作为残疾人扶贫工作的重要任务,配合宣传部门抓牢抓好,通过经常性的及时推介和“10·17”全国扶贫日宣传平台及各类媒体平台,助力贫困残疾人实现脱贫。
中国残联副理事长 程凯:四是要不断强化精准,充分利用动态更新和建档立卡数据建立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协同机制。紧跟党委、政府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步伐,始终做到心中有责,心中有数,行动不掉队。 五是要加强培训,帮扶贫困残疾人就业创业。不断提升服务基层残疾人就业脱贫的能力。积极实施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提升残疾人自身的劳动技能和就业能力。
中国残联副理事长 程凯:三是要聚焦难点,合力推动贫困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工作。“给钱给物不如给服务”已成为贫困重度残疾人脱贫解困的最大期盼。各地要充分利用乡村养老机构、福利设施、医疗机构、农村集体闲置资源和闲置农房,采取有力措施,为重度残疾人提供集中养护或日间照料、邻里照护等服务。
中国残联副理事长 程凯:二是要密切配合,推动各项保障性政策措施有效落地。各级残联要主动加强惠残助残政策措施的梳理汇总,主动与扶贫、民政、人社、卫生健康等相关部门沟通对接,逐一落实。
中国残联副理事长 程凯:一是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将党中央的格外关心传递到每一个残疾兄弟姐妹的身边。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格外关心、格外关注”残疾人,多次强调要把残疾人等特殊贫困群体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人群,明确提出了贫困残疾人脱贫的具体要求,为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指明了方向。
中国残联副理事长 程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解决“因残致贫”问题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党对脱贫攻坚领导、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向、构建大扶贫格局和激发内生动力等重要扶贫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央一系列关于脱贫攻坚的文件对解决“因残致贫”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强调:“坚决打赢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战,织密筑牢残疾人民生保障网,这是当前残疾人工作的首要任务。”中国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周长奎强调:“要把打赢打好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战作为第一民生工作”。各级残联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尽锐出战,精准施策,打好打赢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战:
中国残联副理事长 程凯:二、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采取有力措施,着力推进解决“因残致贫”问题
中国残联副理事长 程凯: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把对“因残致贫”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开启了贫困残疾人精准扶贫的新阶段,进一步把“精准”的指向明确到了深度贫困地区和包括贫困残疾人在内的特殊贫困群体,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9月14日,韩正副总理受习近平总书记委托,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中国残联七代会上的致辞中指出:“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聚精会神解决好因残致贫的问题,尽快补上农村残疾人服务短板,确保残疾人共奔小康目标如期实现。”这为新时代残疾人事业明确了重点,指明了方向。
中国残联副理事长 程凯:五是再次强调解决“因残致贫”等特殊贫困群体难题是打好脱贫攻坚战最为突出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致贫比例居高不下,这些人群的比例越往后将会越高,是贫中之贫、坚中之坚。化解特殊贫困群体难题是打好脱贫攻坚战面临的最为突出的挑战。
中国残联副理事长 程凯:三是指出“无业可扶、无力脱贫”是当前贫困残疾人滞贫的重要原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平均每年需要减少贫困人口近1100万人,越往后脱贫成本越高、难度越大。在群体分布上,主要是残疾人、孤寡老人、长期患病者等“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人口以及部分教育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能的贫困群众。 四是要求聚焦残疾人等特殊贫困人口精准发力,强化保障性扶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聚焦特殊贫困人口精准发力,加快织密筑牢民生保障安全网,把没有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等特殊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兜起来,强化保障性扶贫。要着力补齐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基本办学条件,加强贫困地区妇幼、老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
中国残联副理事长 程凯:一是鲜明提出“因残致贫”问题。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金寨考察时指出,因病、因残致贫问题时有发生,扶贫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兜底措施。 二是明确贫困残疾人是当前脱贫攻坚的重点群体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群体分布看,残疾人、孤寡老人、长期患病者等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人口,以及部分教育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能的少数民族贫困群众,需要通过加大投入、完善社会保障来实现脱贫。要把深度贫困地区作为区域攻坚重点,把贫困老年人、残疾人等作为群体攻坚重点。
中国残联副理事长 程凯: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解决因残致贫问题,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贫困是影响广大残疾人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最大障碍,脱贫是贫困残疾人及其亲属最大的期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至上的情怀,科学总结并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因残致贫”问题的提出和“因残施策”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制定实施,就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推到细处、落到实处、引向深入的具体体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因残致贫问题,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中国残联副理事长 程凯: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在第五个国家“扶贫日”和第二十六个“国际消除贫困日”来临之际,我们共聚一堂,共同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共享残疾人脱贫解困经验,共仰残疾人脱贫典型精神,共倡新时代残疾人自强自立、脱贫光荣的理念。首先,我代表中国残联向与会的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向自强自立的优秀残疾人脱贫典型---刘洪霞、李泽秀、万造均、李健、谢侣、王华银同志,表达由衷的敬意!借此机会,我与大家分享几点认识:
中国残联扶贫办主任、教就部副主任 解宏德:孟宏伟高位截瘫,意志力却顽强的很。他克服自己心理障碍,成功走上电商创业之路。如今他不仅自己成功了,还带领残疾人兄弟姐们们也走上致富之路。正应了相信自己,相信奇迹,只要努力,定能致富这句话。接下来有请中国残联副理事长 程凯发言。
残疾人自强典型 孟宏伟:总之,因为时间关系,我就不再多说了,我就一句话吧,相信自己,相信奇迹,自立自强,懒人也能脱贫。
残疾人自强典型 孟宏伟:我以前也很自卑的,不愿意走出来,到后来觉着我们残疾人正常人做的事情我们能做,他们不能做的事情我们也能做。我们做电商可能比他们更有优势,因为我们可以更全心的投入进去,更有时间坐在那里做一件事情。所以我觉得像我这种人,认真起来都可以做。所以说,我和我们市残联、我们县残联联合,只要残疾人朋友愿意做,我就愿意教。希望残次人朋友能像我一样脱贫致富,自立自强,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
残疾人自强典型 孟宏伟:其实,我再说一点就是说我的创业路上创业故事很多,有很多很多的感人故事。我是怎么能站起来的?我记得,我在初期的时候,原来我是一名桥梁工程师,出了车祸之后,我就回了老家。那个时候刚结婚,我的结婚对象是我的大学同学,后来因为这个问题她就走了,是我的妈妈一直照顾我。因为我们是农村的,我妈每天早上把饭端到我的床前。大家不知道,我创业前三年,我基本上没坐过轮椅,我就躺在床上,基本上天天在家躺着。像我的手瘫了,因为我手打不了字,我就一个一个点,就是那样慢慢的练,我现在打字不比你们差,很快。我妈每天把饭端到我的床前来,她中午和下午要下地,农村人嘛就是9点吃饭,吃完饭下地,下完地回来,看我饭没有吃,她就说,孩儿来,你咋没吃饭?我说我忘了。我那时候开始上网,我就开始创业。基本上就是说,连吃饭都能忘记,我是真忘记了,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所以说那时候我的双手,硌的基本上都是一层老茧,两个胳膊肘都是一层印子。现在还好一点,因为做这种工作的时间不多了。
残疾人自强典型 孟宏伟:现在就是像我一样的残疾人朋友能当地方代售人的很多,跟着我干的顶多能干半年一年,他就能走了,可以自己干去了。我们这个电商模式是可以复制的,大家也可以做。大家都知道,在中央电视台报道的我是卖牛羊,牛羊这些活物在网上都能卖,还有什么东西不能卖。所以说,电商可以运用于各行各业。现在牛羊环境不好了,当然我还在做,我也在教我弟弟做。我弟弟也是一个残疾人,他的一个胳膊没有了。我们哥俩都是残疾人,我是一级他是二级,都是重度残疾人,但是我们俩都没有放弃。也在帮助残疾人朋友来做。
残疾人自强典型 孟宏伟:其实我创业之初也很简单,其实我现在感觉到,我做的那些东西残疾人都能复制,大家都能做到,很简单,电商创业吃喝。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我往那一坐,我就知道做什么。三百六十行,哪一行都可以用电商来推广,来做。所以说我们残疾人,其实创业非常简单。我曾经去年在济南参加过一个培训班,我是班长。培训班里的同学就说,说完之后,就回到我们家乡,济宁,又办了两期培训班,也培训了很多的学员。自己富了,在你的身旁,还有很多残疾人朋友没有富起来,没有解决就业问题,没有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所以要帮助他们。我们这些人有了自己的路子了,富起来了,也能帮帮其他残疾人朋友。所以说,我现在就是从2007年开始涉及电商到现在,做的还好。
残疾人自强典型 孟宏伟:大家好,我叫孟宏伟。我想说我的身体状况,其实我和在座的残疾朋友,甚至说全国很多的残疾人朋友,我比你们严重得多的多,我是高位截瘫,双臂以下都是没有知觉的,我甚至连手都抓不了东西。像我这种情况,如果不努力,在农村甚至在城里都是一个废人一样,啥也干不了。所以说我的残疾程度远远比大家严重。我能做到是因为自己没有放弃,没有放弃自己的人生。
中国残联扶贫办主任、教就部副主任 解宏德:刘红霞面对因车祸重病的丈夫并没有选择放弃这个家庭,甚至为了这个家庭操劳而导致受伤,为了这个家,她一次又一次的努力,这种行为值得敬佩。现如今在地方干部的帮助支持下,她重拾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现如今,她的种植养殖业已经走上正轨,相信她会凭借着自己勤劳的双手,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接下来有请残疾人自强典型孟宏伟发言。
残疾人自强典型 刘洪霞:回顾过去几年经历的一幕幕场景,各级部门领导及村干部为我家精心策划产业,把我家的困难当成了自己家的事,从我遇到一个坎坷就会对应的帮扶,从我一无所有到今天的年收入近10万元,每当我家坐在一起唠到此事,全家人的眼睛都含着感激的泪水,是党培养有作为有担当的好干部,一心服务为民的好公仆,让我体会到共产党是无私奉献的精神,感谢村里的父老乡亲对我们支持,感谢政府和各级人士对我的关怀和鼓励,感谢党的好政策和新时代为我注入自强不息的动力。命运无情人有情,励志脱贫报党恩,我现在怀着感恩的心情,成为了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将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刻准备用无私的奉献报答社会、帮助更多的需要帮助的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馈社会,并计划带动有意愿发展的贫困户共创美好的未来、用抱团取暖的精神,走出贫困的泥潭,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残疾人自强典型 刘洪霞:就在前几天,我家达到丰果初期的五味子产了鲜果 800斤,每斤12元出售,共计收入9600元,明年达到丰果期的五味子,预计至少产鲜果4000斤左右,年纯效益4.8万元,等到2021年7亩五味子全部达到丰果期的时候,预计年纯效益8.4万元,并可长期收益15至20年;我现在养殖的14头黄牛,其中繁育母牛9头,现已繁育牛犊5头,预计年底可再生2头牛犊,届时牛犊数量达到7头,不算婆婆的2头牛,到年末饲养量达到16头。我打算淘汰销售繁育母牛2头、售价3.5万元左右,销售牛犊5头,每头1.2万元,售价6万元左右,2018年预计纯收益9.5万元,加上五味子的收益,今年我可以收入10万元左右,让我能够稳定的实现脱贫,用不了多久,我就能还清债务,并让我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没有党的好政策,就没有我们全家的今天。”我要感谢党的好政策和新时代为我注入自强不息的动力,感谢政府和各级人士对我的关怀和鼓励,感谢村里的父老乡亲对我的帮助和支持。因为每当我家庭面临困境时候,市县领导的关心,乡村干部帮扶干部和驻村工作队为我家做的每一件事、帮我解决的重重困难,让我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党的温暖、基层干部的关怀,让我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连续几年的真帮实帮才有了我的今天,我明白“等”不出发展,“靠”不来致富,更“要”不到小康,自力更生,自我发展才能创造美好生活,只要肯吃苦头,勇于拼搏和弯大腰流大汗的“干”,脱贫不是梦,我要和贫困打一场硬仗。
残疾人自强典型 刘洪霞:今年年初,我们萝北县为全县贫困户制定了多项扶贫产业政策,我们石虎沟村的帮扶单位萝北县林业局,又为我家免费提供了3300棵五味子苗木、约3300元、县扶贫办免费给提供了200根水泥桩、约4360元,让我又扩大了3亩五味子。又帮我协调了5万元贴息贷款,新购买了4头黄牛。现在,我家共有五味子7亩、黄牛14头。5月24日,我的公公不幸离世,我与丈夫又赡养起了婆婆,并帮助婆婆放养她饲养的2头牛,我与丈夫商量,这两头牛的收益,都由婆婆自由支配,将来由咱们养着。
残疾人自强典型 刘洪霞:老话讲到:“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当我离幸福生活越来越近的时候,2017年9月的一天,不幸再次降临,当我喂牛锄草的时候,不小心右手带入正在旋转的机器中,钻心的疼痛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是我心上的,丈夫和孩子需要人侍候、五味子园子需要人打理、正在成长的黄牛更是一天都离不开人,可这时自己的手又受了伤……唉!在一系列困难面前,我的心顷刻间又落到了谷底,生活刚刚有了点奔头,灾难又降临,希望的火苗刚刚燃起,又被无情的浇灭,我甚至都在想,生活是不是故意和我过不去,非要把不幸降临在我这么个弱女子的身上,活着太难了!当得知我出意外的情况,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第一时间赶到,劝说我不要有思想包袱,一定要坚强起来,困难是暂时的,我们齐心协力,抱团取暖、共度难关,什么事都会有解决办法。当看到我丢掉指关节的手指外露着钢针,无法继续照顾黄牛时,乡领导主动帮忙我储备越冬饲草,公婆、村党员和村干部更是主动帮助的帮我喂养和照看牛群,就这样,在众人的帮助和家人的努力下,总算把2017年的冬天熬过去了,拔掉了手上的钢针,虽然伤口愈合了,可却被鉴定为肢体4级残疾,县里和乡里又帮我办理了残疾证。虽然现在我的右手的拇指派不上了用场,但是生活上的困难没有压垮我,因为我知道在我身边有着时刻关心我、帮助我的好干部、好乡亲,有着这样的坚强的后盾,我没有理由消沉下去。我要和命运斗争到底、我要和贫困打一场硬仗,我现在就是右手残疾,家里的农活都能将就着干,不能啥事都等着政府。
残疾人自强典型 刘洪霞:正在我愁眉不展的时候,乡村干部又主动帮助我协调了2万元贷款,种植了4亩地的五味子,完成了我发展庭院经济初始阶段。 有了公公婆婆在家帮忙照顾拄着双拐的丈夫和管理五味子除草,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和村干部每周到家里了解实际困难,还给我们讲解五味子管理和黄牛养殖技术。看着丈夫用双拐锻炼,公婆的脸露出失去已久的笑容,3头牛有两头已经生牛犊,五味子亩茁壮成长,我是越干越有劲,我心想:有了这么多人的帮助,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能还清债务,日子越过越好。当丈夫去医院进行钢板移除手术,康复3个月后已撇下了双拐,能从事力所能及的家物活,我更加坚信在社会各界和政策的助力下,生活会更美好。我深知是党的关怀让我有一个完整的家庭,是乡村干部真帮实帮让我对生活重新点燃了希望。
残疾人自强典型 刘洪霞:2016年初,乡村干部又主动找到我,帮助我谋划产业,当了解到我家有2处宅基地,共有4亩左右的园子时,也因为我丈夫车祸落下来残疾,不能干活,公婆也体弱多病,我为了照顾丈夫也不能外出打工,适合发展庭院经济,我们村从2005年开始就种植五味子,有着成功的种植经验、成型的管理技术和销售渠道,我家邻居2015年仅1亩五味子就卖了34000元,去了人工费等成本,纯利润就2万多元,一公顷纯利润至少30万元左右,为此,向我推荐了五味子种植的项目。并且种植五味子是一次性投入,15-20年的长期收益项目,这样我既能在家利用早晚的时间管理五味子、利用白天与公婆换班放牛,又能照顾丈夫。我对这个项目也十分感兴趣,要是再发展五味子种植就有了长、短效两套脱贫发展方案,以后的生活也就没有了后顾之忧。但是因为种一亩地五味子就得一次性投入5000多元,又让我犯了难,本身看病欠下的债还没有还,上哪去筹措那么多钱。
残疾人自强典型 刘洪霞:丈夫因为卧床不能自理,乡村干部根据我家的实际情况,为了保证家里的暂时生活和孩子的教育,在2015年初,按低保程序向民政部门申请了低保并得到批复,帮助我们一家3口办理C档低保。每次乡村干部到我家看望我们,都安慰我:不要让眼前的困难压倒,为了丈夫你不要对生活失去希望,为了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环境,你要鼓起勇气,振作起精神,为了家庭,你要撑起一片天。乡村干部的一番话,为我注入了一种精神,我意识到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奋斗拼搏的力量和永不服输的精神,我不能向困难低头,随着丈夫一天天的康复,我的心里也有了一丝希望,当县里、乡里还有村里干部问我今后有什么打算和想法的时候,我又动摇了,因为本来家里就没钱,还欠了外债,不管是种植还是养殖,都需要投入,万一失败了,就更活不下去了。为了打消我的顾虑,乡、村里还有县里的干部成了家里的常客,经常跟我唠家常、做思想工作、帮我解决实际困难,把我家里的事当成自己家的事,又给我讲一个个增收致富的案例,让我点燃脱贫致富的信心。我居住的石虎沟村不但是五味子、平贝种植的专业村,同时还是有着120余头黄牛,300只绒山羊养殖的专业村,当看到我们村一户养牛户,因为发展养牛,让家里的生活越过越好,我知道了这是一个好的增收项目,甚至当年就有见效的,养一头母牛,只要肯吃辛苦、精心喂养,一年至少可以纯赚1万元左右,让我也萌生了养黄牛的想法,经过几天的思想斗争,和病床上的丈夫、年迈的公婆商量一番,因为公婆也有过养牛的经历,对我要养黄牛也大力的支持,还主动提出帮助我照顾丈夫、协助我养牛,让我彻底打消了顾虑。当即我向村干部反映了自己与家人的想法,乡村的领导听到我的想法十分高兴,主动帮助我筹措资金,又协调了1万元的贷款,购买了3头育成母牛,还帮助我家储备了越冬饲草。
残疾人自强典型 刘洪霞:乡领导还安慰说:“不要有什么负担,眼下最主要的是把郑广才护理好,你们很年轻,未来的日子很长,只要人在就有希望在,有党和政府呢,有什么困难向乡里、村里反映,大家一起想办法,共同度过难关”。村书记也说:“要妥善安排好孩子的学业问题,有困难咱们一起面对,不要思想压力太重,党是我们的主心骨,会帮助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县里、乡里还有村里的干部不断的鼓励、安慰和帮助,让我我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让我重拾了生活的信心。
残疾人自强典型 刘洪霞:丈夫出院后,回到我所居住的村子,但是丈夫一直萎靡不振,整天唉声叹气的,虽然不说,但是我知道,他一定是认为自己残疾了,非但不能像以前一样出去挣钱了,反而成为了家里的累赘和负担。我也一样,因为这场车祸,一下子让我们原本幸福的小家失去了方向,在整个抢救和治疗期间,我们不但将家里的积蓄花光,又欠下了十多万元的外债,孩子还在上学,我还得在家照顾丈夫,没办法出去赚钱,家里的经济来源一下子就断了,生活的压力让我喘不过气来,看着丈夫萎靡不振的样子,看着家里的生活没有了奔头,但是我一个妇女能有什么办法,就这样维持着吧,为了不让丈夫和公婆难过,无助的时候我只能自己偷偷的落泪。就在我绝望的时候,父老乡亲们纷纷来探望,村干部又来到家里,按照精准识别的程序,召开了村民大会,在众乡亲投票的结果下,我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这时乡里的干部和民政的工作人员,也来到我家,在了解完情况后,为丈夫办理了残疾证,开始享受了残疾补贴,解决了我家的燃眉之急。
残疾人自强典型 刘洪霞:当看到丈夫头上、脸上、身上全都是血,人又昏迷不醒,我瞬间就瘫软了,我感觉整个天都塌了下来,丈夫是我们这个家的顶梁柱,我一个妇女怎么能撑起这个家,年幼的孩子需要抚养、年老的公婆需要照顾,我又没办法出去打工,要是丈夫没了,我们这个家也就完了。正在我不知所措的时候,幸好村干部及时赶到,一边安慰我和公婆、一边帮忙跑手续,甚至在村干部和亲人的帮助下,连后事都已经安排妥当了,我是看在了眼里,感动在心上。丈夫在医院昏迷抢救了28天,医生连续下了3次病危通知书,每次下达病危通知书,都像是一座座大山压在我的头上,就像是一把把刀,悬在我的心上,28天的等待,让我的神经接近崩溃的边缘,不知道什么时候随着医生的一句“节哀”就会宣判了我们家庭的“死刑”,要是没有村干部的帮助,要是没有村干部的安慰,我不知道我还能不能坚持下来。丈夫昏迷的28天,我只有不停的哭、不停的祈祷、不停的呼唤,也许是老天可怜我们这个不幸的小家,也许是在我和女儿不停的呼唤下,经过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从死神手中抢夺回来了丈夫的生命,丈夫奇迹般的苏醒了过来,当时我又哭了,这次是激动的落泪、也是感动的落泪。在后续治疗的1个多月里,村干部又几次看望我们、安慰我们、鼓励我们,又不辞辛苦、跑前跑后的去交警队为我家办理交通事故的后事处理,经过抢救之后的1个多月的后续治疗,丈夫终于可以出院了,虽然留下了肢体的残疾,需要卧床休养至少半年以上,而且不能自理,但是丈夫的生命挽救了回来,主心骨在,让我们的小家又有了依靠。
残疾人自强典型 刘洪霞:丈夫被一位路过的好心人打电话报警,并被120送到了医院抢救。当时我正在饭店干活,接到朋友打来的电话,告诉我丈夫被车撞了,特别严重、快要不行了,我顿时吓得脚都软了,天旋地转的,来不及请假就跑到了医院,现在回想起来,都不知道是怎么到的医院,我始终不敢相信会发生这样的事。在医院经过检查,丈夫的肋骨、左右胳膊、双侧锁骨、右侧大小腿、右脚及下颌骨等共20多处骨折,有部分是粉碎性的骨折。
残疾人自强典型 刘洪霞:我家住在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太平沟乡石虎沟村,是一个中俄边境的美丽小山村,家里人均土地不到3亩,与公婆在一栋砖房,分东西屋居住。虽然家庭并不富裕,但是丈夫夏天在周边农场的水田务农、采集山野菜,冬季到附近的林场打工增收,我在家采山野菜,同时照顾孩子,凭借勤劳的双手,我们三口之家的日子过得也是有滋有味。为了方便照顾孩子上学,2014年春季,我到萝北县县城租了个房子,一边在饭店打工、一边陪读,在县里居住的那段时间里,由于这两年家里也有了点积蓄,我们打算在县里买个楼,把家安在县里,正当憧憬着美好生活的时候,天有不测风云,一场意外的车祸从天而降,让我们平静而美好的生活,从此被无情的灾难打破。2014年6月15日,丈夫为了给孩子赚点学习用品的费用,骑着摩托车四处联系零活时,在行驶到萝北县北外环与延军路十字路口时,被一辆疾驰而来的黑色轿车撞出20多米,躺在马路上不省人事,摩托车都被撞成了几截。
残疾人自强典型 刘洪霞:大家好:我叫刘洪霞,今年 34岁,家庭人口3人,丈夫郑广才今年 36岁,女儿郑淳涵,今年10岁,在萝北县第四小学5年级上学。因为我和丈夫都是肢体四级残疾,加上为了给受车祸重伤的丈夫治疗欠下十多万的医疗费,在2014年被精准识别为石虎沟村国家标准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后又被评为低保户。
中国残联扶贫办主任、教就部副主任 解宏德:老万曾经自暴自弃过,天天酗酒打牌,日子过一天算是一天。当地村干部并没有因此放弃他,一遍又一遍的耐心劝导,并且拿出实际行动来,终于感化了他。一家四口有三个是重度残疾人,他把这个压力转化为脱贫的动力,在这个路上,他不等靠要,靠自己的双手,顽强的意志终将会走上致富的道路。接下来有请刘洪霞发言。
残疾人自强典型 万造均:坚持,努力!有了各级干部的真帮实扶,有了种养主导产业,家庭收入年年增加,2017年我顺利脱贫。如今,我每到处,我都会把我从四年前的绝望,到今天的幸福生活原原本本地讲出来,希望其他的贫困户和残疾人朋友们能够――直面挫折不气馁,迎难而上不等靠,脱贫路上不停步。我相信,只要自己自信、自立、自强,今后的生活一定会越过越好!我更希望,我能有机会帮助还未脱贫的残疾人朋友!谢谢大家!
残疾人自强典型 万造均:三是只要心存感恩,路就会越走越宽。这几年,在党的关怀下,我从弯路走回了正道,在此之前,我长期迷失自己,迷失方向,短短几年时间,我能摘掉贫困的帽子,过上幸福的日子,这是我以前不曾想、也不敢想的事情,在这期间,我时刻感受到了各级领导干部舍家忘我的干劲、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真心帮助我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他们让我时刻感到温暖和幸福!
残疾人自强典型 万造均:二是只要肯学肯干,脱贫致富就能成功。这几年,我先后学习了养鸡技术、养猪技术、茶叶种植、油茶种植,从开始的畏首畏尾到后来的敢想敢干。这几年,从开始的门外汉到行家里手再到现在的产业致富能手。这几年,我先后参加了县、乡、村开展的各种技能培训20余次,经过不断的学习和磨练,让我在技能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都有了大幅度提升。
残疾人自强典型 万造均:一是只要信心不失,生活就会有希望。这几年,我经历了一贫如洗到吃穿不愁的转变,经历了由”懒人“到”勤快人“的变化,我的变化离不开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的关怀,离不开残联和帮扶干部的鼓励和帮助,他们对我不离不弃,与我同舟共济,这种“把老百姓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来干”的工作方式让我们老百姓发自内心的感动和敬佩,我想,只要我们信心常在,希望就会永存。
残疾人自强典型 万造均:带着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也必将满载收获。回顾脱贫致富这四年,我认为有三点收获和体会,相信在今后的生产生活中十分重要,我应该继续发扬,并和大家分享。
残疾人自强典型 万造均:四年里,主动感恩,架起友谊桥梁。“老万,对女儿的支持我会继续的,7月生活费已转账,一定要教育好女儿努力读书,辛苦会换来一生的幸福!坚持,努力!”这条信息我每读一次,眼眶就湿润一次,这是以前帮扶我的干部临走时发来的信息,他前不久回原单位上班了。这些年,除了感恩各级党委、政府,残联等部门的帮助,我最感恩的就是帮扶我的干部,记得他第一次走到我家时,了解我家的情况后沉默了很久,我当时也没当回事,以为干部只是走走过场、搞搞形式,后来,他每次到村里都会来我家看看,问问我们家生产生活情况,针对性的提出发展建议,他特别关心我的两个娃娃的读书问题,坚持每月寄生活费给我娃娃。在他的真情帮助下,我家实施了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和住房风貌整治项目,将原来破旧不堪的土坯房改造成三间砖混平房,还硬化了入户路和120平米的场坝,安装了栏杆,家中通了自来水,安装了有线电视和电脑宽带,现在的生活条件跟城里比,没什么区别,房子虽不大,但小院温馨!
残疾人自强典型 万造均:四年里,主动学习,增强脱贫本领。对我这样一个懒惯了、穷惯了的人,没有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县残联干部的帮助,要想勤起来、富起来谈何容易。2015年,通过申请我得到贫困户产业周转金,开始发展养鸡,解决了养殖业启动资金难题,但苦于没有技术,一开始鸡的成活率很低,后来,我积极参加县乡残联和村上组织的养殖技术培训,真心向专家请教,在技术人员的现场指导下,我很快就掌握了养鸡技术,现在,我养的鸡存活率可达到98%以上。我坚信,只要肯学肯干、边学边总结,脱贫致富就不是梦。今年,县残联又将我列入全县养殖大户进行重点培养,首先补助了我5000元用于标准化鸡棚建设,又安排了居家灵活就业项目,帮助我将养殖规模由原来年养400只提高到800至1000只,养殖收入也随之大幅增加。除了养鸡外,我还养了母猪、商品猪,种了3亩茶叶、3亩油茶。今年,我家仔猪卖了2000多元,茶叶卖了4000多元,养的第一批鸡赚了5000多元,第二批鸡将在9、10月份卖给专合社,估计可以赚6000多元,油茶目前还没有经济效益,加上每月公益性岗位、低保和重护补贴1230元,预计今年我家人均收入在8000元以上
残疾人自强典型 万造均:记得刚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不久,在一次全村贫困户帮扶工作会上,一位村干部看见我似醉非醉的样子,在几十人的大会上,毫不留情的、狠狠的批评了我,说我“自暴自弃,自私自利,没有家庭责任、对不起老婆儿女”,当时,我感到无地自容、羞愧难当。会后回到家里,我一个人默默的想了想:“现在党的政策那么好,各级政府的扶贫力度那么大,特别是对残疾人的帮助更是分外关心,现在,自己领了重护补贴、贫困残疾人扶贫对象生活补贴、享受了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居家灵活就业等项目,我不能一辈子只靠各级政府和各部门救助和扶持,我要努力,不能让别人瞧不起,只要自已有信心,就能活出人样来。从此以后,我戒掉了烟、酒,不再打牌,克服了懒惰思想和畏难心理,而且还主动规划自已家庭发展啥子产业,主动向村上领导汇报自己的想法。我把家里收拾得干净整洁,慢慢的,我在思想上、生活环境方面开始有了变化。
残疾人自强典型 万造均:曾经,“贫困户”是我最忌讳、最不想提起的几个字,而“小康生活”对我来说是一个很难理解,又遥不可及的梦想。面对一家四口,就有三个重度残疾人的家庭现状,我常常闷座发呆,甚至想死的心都有。后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各级领导干部们锲而不舍、无怨无悔的帮扶教育下,我制定了脱贫致富计划,明确了脱贫致富目标,坚定了脱贫致富的信心。我深刻认识到,要“根除贫穷、过上小康”,必须从三个方面做到根本性的转变。四年里,主动思考,提高自我认识。2014年以前,面对家庭困境,在我的心理里和眼里充满无助和绝望,从早到晚喝酒、打牌、闲逛,得过且过,毫无目的。
残疾人自强典型 万造均:我叫万造均,今年45岁,是宜宾市高县落润乡振武村大屋基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肢体二级残疾,行走不便,妻子精神残疾、儿子智力障碍,他们连最基本的生活都不能自理,家中仅有女儿健康,现在县城中学读宏志班,成绩优秀。面对这样的家庭,我是怎样通过四年努力,走出困境、过上小康生活的呢?
残疾人自强典型 万造均:俗话说: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脱贫致富需要党的领导和关怀,需要各级干部的关心和帮扶,但我认为更需要我们自己树立自力更生、励志图强的雄心壮志和冲天干劲。
中国残联扶贫办主任、教就部副主任 解宏德:非常感谢李泽秀的发言。她作为党员,身残志不坚,通过自身多年的努力,不仅自己成功脱贫,还带领了村民通过发展养殖业成功脱贫。她利用自己曾担任过村主任以及老师等优势,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如今硕果累累,成为脱贫的好榜样。接下来有请脱贫自强典型 万造均发言。
残疾人自强典型 李泽秀:三是带领村民致富。我的家乡双龙镇离县城70公里,是典型的粮猪经济结构,现有1000多户是我合作社的养猪户,大家对我的带动能力深信不疑。今后,我将带领群众利用本地土地多的优势,实行养殖升级,大力发展土猪、土鸡等生态养殖,提高群众的养殖效益。 抬眸四顾乾坤阔,日月星辰任我攀。回顾这二十年的奋斗,我清醒地认识到,这些成绩来源于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来源于各级各部门的关爱。我将以感恩的心,发扬身残志坚的精神,继续顽强拼搏,通过不懈努力,将生猪养殖事业做大做强,带动更多残疾人和贫困户走出困境,脱贫致富。
残疾人自强典型 李泽秀:二是建设销售网络。已与丰都野牧土猪土鸡养殖公司建立协作关系,运用他们的养殖技术和县城二横路的销售网络进行土鸡土猪销售。除利用他们的销售渠道外,还将在县城四横路女儿的自有门市部开设一家土鸡土猪销售门市部,除销售自家产品外,还将销售双龙镇出产的全国名优水果——三元红心柚及其他农副产品。四横路是有世纪花城等2万人的高档小区,人们爱消费价格较高的生态产品,产品有较好销路。
残疾人自强典型 李泽秀:一是扩大养殖规模。计划到2020年,年出栏土鸡5000只,产值50万元;土猪400头,产值160万元,共210万元。同时,继续办好原来的养猪场,使年产值达到350万元,年利润80万元左右。
残疾人自强典型 李泽秀:三、未来计划 由于我的养猪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我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残疾人自强典型 李泽秀:由于我身残志坚,在养猪事业上创造了一片新天地,党和国家给了我许多荣誉。先后荣获全县“十佳共产党员”、县“自强模范”、县“巾帼行业之星”、全国“双学双比”大赛先进个人、“全国就业创业优秀个人”等称号。《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等新闻单位多次报道我的事迹。重庆电视台推出了介绍我养猪情况的30分钟电视专题片,在社会引起了很大反响。
残疾人自强典型 李泽秀:本组村民李世珍,80岁,是一个肢体残疾人。1998年,他儿子蒋民国外出务工时,从楼上摔下来,造成颈椎骨断裂,一直瘫痪在床,生活完全无法自理。她儿媳只得在家照顾其儿子和两个孙子,无法顾及家里其他事情。一家人生活仍需继续,我根据李世珍老人身体尚好的实际,劝她养几只猪维持家庭生活。2000年至2010年,我免费送给她猪仔、兽药,低价给她提供饲料。每年她家喂养生猪3头,除自家吃外,每年还可收入6000元左右。她家到场镇有4公里远,买东西不方便,她家使用的洗衣粉等日常生活用品,都是我帮她带回家。2011年,李世珍的两个孙子大学毕业后相继参加工作,她才到女儿家养老,而给她儿子家家买东买西的工作我仍在继续着。
残疾人自强典型 李泽秀: 本组村民李梦生,40岁,因左脚残疾行走不便。2002年至2005年这段时间,他家特别贫困。他父母年老多病、他的两个孩子正在读小学,正是用钱的时候,而一家人没有找钱的门路,十分痛苦。为扶持他家,我以我自己养猪赚钱的例子,鼓励他养猪赚钱。他听从我的建议,开始养猪。在他养猪过程中,我帮他选仔猪,上门指导技术,免费帮他防疫,赊饲料给他,他卖了猪后再将饲料钱给我。这样,他家每年卖猪10头,收入3万多元。他养猪两年多,有了几万元的积蓄。2006年,他用积蓄的钱与妻子一起到双龙场上做起了小生意,推着小推车卖日杂品和农药,每年收入两三万元,至今已有12年。除了一家人的开支外,还在场镇上买了商品房,日子过得比正常人还要好。
残疾人自强典型 李泽秀: 本组村民邱登玉,今年70岁,是一位贫困党员。2008年,他妻子冯永珍生了一场大病,因治病,家里欠下了3万多元的债务。为帮他走出困境,2010年至2015年,我每年给他家免费送去1头仔猪、免费提供兽药和养猪技术,支持他养猪脱困。六年间,他家每年出栏生猪3头,收入1万余元。加上种植粮油作物和一儿一女的资助,2016年,他还清了全部欠款并脱了贫,现在在女儿家安度晚年。
残疾人自强典型 李泽秀: 从2002年开始,我开始帮助残疾人脱贫致富,累计帮扶彭建华、黄恩平、宗昌平、杨家寿等残疾人110多人,共为他们送去仔猪110多头及饲料、兽药等物品,同时免费提供饲养技术和防病治病。总价值超过15万元。
残疾人自强典型 李泽秀: 二、我带动残疾人致富的情况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担任过村主任、乡人大代表等职务,我又是一名残疾人,知道残疾人的艰难和无助。为此,处处设身处地为残疾同胞作想,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和勤劳致富。
残疾人自强典型 李泽秀: 与此同时,2010年4月,我登记注册了丰都县泽秀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51.2万元,入社农户达1070户。2012年6月,我将专业合作社转为股份合作社,入社成员增加到1076人,注册资金增加到200万元。2017年销售额400万元,利润40万元,社员们除能除低成本,销售有保障外,每年还有16万元的股金分红。而作为最大投资户和法人的我每年从合作社获得的收入不到10万元。因管理规范、效益较好,本合作社多次被市县评为先进合作社。
残疾人自强典型 李泽秀: 目前,我家养殖场圈舍面积1400多平方米,养殖产值200万元,利润60万元,是全县为数不多连续养猪20年不间断的养猪大户。
残疾人自强典型 李泽秀:2018年初,我在继续做好原有生猪养殖的同时,新增了林下养殖土猪和土鸡项目,实行放养和熟食喂养,达到生态猪标准。我利用本村土地撂荒较多的实际,租赁土地300亩,租期15年,每年每亩租金200元。购买土鸡苗2000只、每只3.8元;土猪100只,每头800元,年产值可达60万元以上。投资30万元,修建起了300平方米的猪圈及附属设施,修建了300平方米的鸡舍。
残疾人自强典型 李泽秀: 2010年以后,我家圈舍面积达800多平方米,固定资产100多万元,每年出栏生猪达600头,产值达140万元,利润40万元。
残疾人自强典型 李泽秀:2006年,我重新组建了一个家庭,在养殖的路上高歌猛进,成为远近闻名的养殖大户。2009年,丈夫又因车祸造成脑部损伤,导致生活不能自理,除负担大量医药费外,还要照顾他的生活。我一边养猪,一边为其治病。
残疾人自强典型 李泽秀:一连串的打击让我身心疲惫。这时,县残联、县妇联、乡党委政府给了我精神鼓励和资金支持。加上我坚信“只要不向命运低头,办法总比困难多,没有过不去的沟和坎,风雨过后,总会见到彩虹。”鼓足全部干劲,以身残志不残的坚强毅力,大力发展养猪事业,使我很快从绝境里走了出来。
残疾人自强典型 李泽秀:2001年,我筹资38000元,建起了一个占地250平方米,能容纳100头生猪的养殖场,计划年利润3万余元。 眼看着事业渐渐上了正轨,接二连三的事故让我险些放弃。2002年,我父亲因心脏病撒手人寰,2003年母亲因患脑溢血离我而去,2004年我丈夫因患癌症而死。那时,儿子正在山东读大学,女儿正在涪陵读卫校,都是花钱的时候。这时,我的猪场因全县性瘟疫死亡100余头,只剩下5头母猪和20只小猪,造成债台高筑,这是我最困难的几年。
残疾人自强典型 李泽秀:1999年,我37岁了。为了干一番事业,我不顾饲料公司的高薪挽留,用积攒的8000元钱,回到老家办起了养猪场。这个养猪场,是当时乡里和村里的第一个养猪场。当年顺风顺水,养的五六十头生猪全部销了出去,净利润有1万多元。当时的1万元可是个大数目,一般机关干部一月的工资才六七百元。这次养殖成功,大大激发了我的创业激情,坚定了我的创业信心。
残疾人自强典型 李泽秀:1995年,我到县里的一家饲料厂搞销售。边推销边学习生猪喂养技术。经过四年努力,我学到了生猪喂养、防疫、销售等全部技术。因搞销售,见多识广,口才很好,为我后来担任村主任和养猪大户奠定了基础。
残疾人自强典型 李泽秀:回乡后,我通过幼师资格考试,在镇里的幼儿园当了一名学前班教师,这一教就是13年。由于国家政策调整,我被迫选择了离开。
残疾人自强典型 李泽秀:一、我的创业经历 我在出生时右手就先天性残疾,除了大拇指,其他四根手指只有两厘米左右长,且并在了一起,被鉴定为肢残三级。1982年,高考文化成绩达到了大学录取分数线,却因为右手残疾,体检时被刷了下来。
残疾人自强典型 李泽秀: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是来自重庆市丰都县双龙镇关都坝村的李泽秀,今年56岁,高中学历,肢体三级残疾人,中共党员,曾担任过村妇女主任、村主任等职务。今天非常有幸参加这个座谈会,向众多高手学习取经,感到十分高兴。在此,我给大家简要汇报一下我的有关情况:
中国残联扶贫办主任、教就部副主任 解宏德:非常感谢王华银的发言。他是身体上的矮子,却是行动中的巨人。这么多年来,他克服了种种身体上带来的困难以及别人对他的冷嘲热讽,用行动向大家证明了他是可以做到的!更难得可贵的是他将自己的贫困指标让与他人,坚信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定能脱贫成功。接下来有请残疾人自强典型李泽秀发言。
残疾人自强典型 王华银:我最高兴的是,在我的带动下,我们身边的人的思想也在不断转变,大家互帮互助,不等不靠不要,都在靠双手致富。我在想,萤火之光,也能照亮生命。只要大家都发热发光,就一定有美好明天。
残疾人自强典型 王华银:2018年8月,我参加了省残联在石阡县召开的全省打赢残疾人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誓师大会暨现场推进会,深受感染和启发,当天晚上就召开了合作社会议,把在石阡现场会看到、听到、学到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并决定借鉴石阡的优秀经验,采取土地入股分红抱团发展模式,特别是将全村重度残疾人纳入股分红的重点对象,实现合作社发展壮大同残疾人小康同步。目前,我正在将原养殖场周围的土地通过租赁或入股等方式流转到合作社名下,用来建造一个能容纳300到500头牛的养殖基地,形成规模化养殖,让大家一起致富。
我们合作社成立了两年了,也得到社会各界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关心,我们也要尽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做点贡献,让更多的贫困户和残疾人的生活得到更大改善。2018年7月,我决定免费将仔猪和捐赠给当地的残疾人和困难贫困户发展养殖。在赠送时,合作社的社员们在综合考虑了每个残疾人和贫困户的饲养能力的基础上,确定赠送母猪和仔猪的数量,并进行登记确认,以便合作社在后期进行养殖跟踪和技术指导。当天共有23户残疾人和贫困户领到仔猪,合作社一共发出了40头仔猪,1头母猪。
残疾人自强典型 王华银:独木不成林,百花才是春。我一直以来有一个愿望,就是用自己作示范表率,带动村里人规范发展养殖业共同致富。为了让合作社这艘创业船走的更远,更稳,帮助更多的人,我参加“农村金融致富学校”学习养殖技术和知识,而且我将“农村金融致富学校”办学点建在自己的养殖场内,利用农闲时节,把自己的养殖技术和经验传授给众多农户。只要群众有需要,我就时时为他们服务。我还将饲料、药品以进价卖给养殖户,不从中赚取差价和利润。我想,是我发动大家和我一起发展养殖,我希望大家都能富起来。在没有产生效益之前,我多出一点没关系,我们要抱团,形成规模,才能有出路。我一有空,也喜欢到各家看看大家的猪、牛生长状况,手把手传授村民养殖技术,希望大家能同步小康。
残疾人自强典型 王华银:饮水要思源。在创业路上,我也得到了许多关心帮助。2017年8月,时任贵州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杨云一行到福泉市调研残疾人创业就业工作,告诉我,发展养殖业要遵循市场规律,要认真分析和总结经验,不能盲目投资,要有风险抵御意识。并建议合作社可与当地养殖大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在更好地解决技术、资金、销路、环保等问题的同时,将养殖风险降到最低,带领周围百姓共奔小康路。当时的福泉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华祥曾先后多次深入合作社,与我谈养殖发展,帮助我解决实际困难;2017年9月,福泉市委政府邀请的上海骨科专家赴福泉为我实施股骨头手术,并帮助解决了手术费用,鼓励我安心手术修养,康复后接着“撸起袖子加油干”。今年8月,市委书记郭正勇在牛场镇党委书记唐斌的陪同下,到合作社进行调研,鼓励我好好干,并安排相关部门作好技术指导和项目资金支持。
残疾人自强典型 王华银:2016年3月,我和寨上两个村民共同投资50多万元,利用自家的闲置的土地,再租用邻居的土地大约40多亩连成一片,带领周边11户农户,组建银富养殖专业合作社(其中残疾人有6人),发展生猪养殖。养殖场成立之初,资金不够,合作社就通过小额信用贷,边建设边投入,建成一栋使用一栋,通过“滚雪球”的方式,养殖场现在总投资400多万元,建成圈舍10余栋,总面积4000多平方米,吸引带动周边村民通过养殖致富。到2017年年初,养殖合作社开始见效益,销售收入达100多万元。养殖合作社被先后评为“县级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点”、“州级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点”、“省级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点”,共获得县级补助资金2万、州级补助资金6万元、省级补助资金20万元。同时得到了“3个15万”创业贴息、小微企业补贴、惠贷等政策支持。我还被被评为“残疾人自强模范”、2017年度贵州省残疾人十大杰出典范,这些奖励和荣誉,既是对我创业的认可,也是对我的鼓励。我创业致富的的信心更足了。
残疾人自强典型 王华银:众人拾柴火焰高。我当时想,假如我一个人只喂了十头牛,今天我销售只有五头或者两头,对于外面的采购员来说,你这点数量对他来说一点兴趣都没有,以我一个人的力量,起码要经过很多年不断地打拚才可能打入市场。不如把大家的力量聚起来,既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减少留守老人,减少留守儿童,又能让我们的品牌早些打入市场。
残疾人自强典型 王华银:天道酬勤。两年后,我的努力和付出终于得到回报,养殖带来的经济效益开始显现,我不仅还清了2万元钱的贷款,还买上了小货车,日子也逐渐过得好了起来。尝到甜头后,我的胆子也大了起来,再次从信用社贷款10万元扩大养殖规模。福泉市委、市政府、农商行、工商、税务等部门,主动上门服务,帮助我创办了小微企业——福泉市华银养殖场。经过几年发展,养殖场有30余头牛、母猪16头,仔猪70余头,现在仍有2个圈舍正在建设中。养殖场的实际成效也让我获得了村民的认可。
残疾人自强典型 王华银:创业之初,很多乡亲都不看好我。“你看他矮矮的,走路、吃水都成问题,还养牛?”“政府还拿钱支持他,那不是拿钱打水漂?”所有的冷嘲热讽,我听得清楚,心里明白:“说一千道一万都没有用,只有干出点成绩来了别人才会相信”。
残疾人自强典型 王华银:当时,考虑到我家一户多残,家庭经济困难,又处在创业的起步阶段,镇政府决定在低保提标核查中保留我的低保户指标。我当时想,低保用来救助特别困难、没有收入没有劳动力的家庭,我虽然矮点,但是我还能做得动,自己的养殖场正在慢慢建起来,只要自己精心照顾,一定可以有收入,何不将自己的指标调整给其他更需要的群众!我就与家人做通了思想工作,找到镇政府相关领导,主动申请退出低保户行列。
残疾人自强典型 王华银:这次,我再次向亲戚朋友借款2万余元,从粮草储备到圈舍修建,以家养的4头牛为“班底”,我开始了第四次创业之路。由于缺少资金和技术等原因,产业发展之初进度十分缓慢。“我不能再失败”。所以想着,能不能到市委、市政府找一些支持?在得知我想养牛的想法且开始着手之后,福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及时组织残联、住建、市场监管、农工、牛场镇等多家部门协商,帮助我解决实际困难。经过多方扶持,特别是干部们帮着我起早贪黑的准备,我的简易牛圈建了起来。当时,福泉农商行牛场信用社下村入户开展信贷宣传工作,从其他村民口中得知我敢于改变现状的情况后,工作人员立即上门为我提供信贷方面咨询,在他们的支持和引导下,我又向牛场信用社申请贷款2万元,用于发展养牛。
残疾人自强典型 王华银:和身边一些工友的想法不同,他们可以得过且过,当天挣钱当天用,作为一名残疾人,我必须想着明天甚至更久以后的事。因为过惯了苦日子,对于生活,我有着深深的忧患意识,在外出务工期间,我每个月的生活费仅为70元,最高没有超过90元,省吃俭用只是为了回乡后能继续我的致富梦。在农村,种田种地是主业,养殖是副业,这是传统的农业观念,我为什么不把老家的土地资源利用起来,把养殖作为主业呢?2010年9月,经过慎重思考,我回到家乡,将目光转向养殖业上。
残疾人自强典型 王华银:身在他乡,渴了喝生水、累了坐背包,身材的缺陷难免让我收到许多异样的眼光,身无分文的我受尽白眼。蹲在霓虹灯下,看着往来的行人,我心里想,“总有一天我也要让我的父母、妻子、孩子们过上富足的生活,即使目前的处境再怎么困难,只当这一切都是对自己的一次历练、一次学习”。抱着这样的心态,我先后到过抛光厂、皮带厂做过工,但干了一段时间都因体力不支,无奈辞掉工作。在一家徽章厂,我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份工作——因手上活麻利、脑筋好用,我经手包装的产品深受老板和客户的好评,为此,老板特地为我定制了便于工作的高竹椅和桌子。时至今日,我依然深深感激这位老板。
残疾人自强典型 王华银:春节刚过,我又背着跟我个头差不多高的大港包,手里提着日常用品,和几个同乡一同外出务工。在火车站,我迷茫了,不知道该往何方、不知道出去后自己能做什么,但有一点我很明确,那就是一定要走找新的门路。就这样,我再次搭上了开往浙江的列车。
残疾人自强典型 王华银:2008年,政府动员我搞危房改造,房子实在破旧得住不下去了,时常“天上下大雨,家中下小雨”,想着国家政策好,我就进行了危房改造。这次新修房屋,我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连最后圈养的8头牛都卖来建了房,还欠了一大笔外债。
残疾人自强典型 王华银:到了2007年,我看准了“牛生意”,将摆地摊所得的1000元,并多方筹资7000元,用于第三次投资。在买卖牛的那两年时间里,我走遍了福泉的每一个村寨,甚至还常常到临县牛马集散市场,无论多远、无论什么天气,每次买到牛后,我都得走小路将牛往家里赶,最远的一次他走了60多公里,从早上走到晚上,脚上的水泡都磨破了,钻心的痛。回到家,连刚买了牛都累得躺下,人就更是累得倒下就能睡着。累是累,但每完成一次交易,从中赚取一两百块钱的差价时,我觉得自己的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这也是我能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所在。
残疾人自强典型 王华银:2004年,我带着家里仅有的17000元现金,怀揣着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来到市区,与人合伙经营一家精品店,尽管付出了最大努力,却因经验不足,造成货物积压,亏得一塌糊涂。无奈之下,我整合了所剩下的货物,背起货囊“转战”福泉的各个乡镇赶“乡场”,哪里有“乡场”,哪里就有我的身影。
残疾人自强典型 王华银:然而,看着简陋的家、想到身上背的债,暗想“不能就这样认输”,我决定再次离开家,奔赴浙江。因为自身条件,我没有选择余地,做了一份很苦很累却收入很低的工作。尽管这样,我还是很珍惜这难得的就业机会,拼了命的干活,吃着常人无法吃的苦,忍着常人无法忍受的累,想着多赞一分钱未来就多一分希望。都说“上帝在向你关上一道门时,同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这期间,我收获了自己的爱情,有了自己的小家,有了自己的孩子。在外打工多年,我的思想也慢慢发生了变化,用时下的话说,就是开阔了眼界。为了自己的家人,也不想一辈子都在外打工,我决定回家创业。
残疾人自强典型 王华银:我把家里母鸡下的蛋筹集起来,自己学着用电灯加温孵化小鸡,由于不懂技术,即将孵出的小鸡全部死在蛋壳内。我不甘心,又跟亲戚朋友借了些钱,买来200多羽小鸡用旧烤棚保温饲养,看着小鸡在自己的精心护理下慢慢长大,我尝到了一种成功的喜悦,小鸡长到2斤多了……听说散养林下鸡肉质好,我将鸡们赶出烤棚,放到山上。然而,几天时间,200多只鸡全部感冒死光。祸不单行,那段时间,我常常感觉到双腿隐隐疼痛,经检查确诊,我患上了股骨头坏死病。疾病和创业失败的双重打击,我灰心绝望,躺在床上整个人连起来的力气都没有。
残疾人自强典型 王华银:我把家里母鸡下的蛋筹集起来,自己学着用电灯加温孵化小鸡,由于不懂技术,即将孵出的小鸡全部死在蛋壳内。我不甘心,又跟亲戚朋友借了些钱,买来200多羽小鸡用旧烤棚保温饲养,看着小鸡在自己的精心护理下慢慢长大,我尝到了一种成功的喜悦,小鸡长到2斤多了……听说散养林下鸡肉质好,我将鸡们赶出烤棚,放到山上。然而,几天时间,200多只鸡全部感冒死光。祸不单行,那段时间,我常常感觉到双腿隐隐疼痛,经检查确诊,我患上了股骨头坏死病。疾病和创业失败的双重打击,我灰心绝望,躺在床上整个人连起来的力气都没有。
残疾人自强典型 王华银:从16岁起,我就外出打工,但由于身体原因,没有一家工厂愿意接收,无奈之下,我返回了老家。为了生活,我曾摆过地摊、干过苦力,可收入实在是太低了,几乎连自己都养不活,更谈不上给家人好一些的生活保障。看着日渐年老的父母和破旧的房屋,我当时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想办法撑起这个家。当时常有人下乡收购土鸡,于是我就决定,利用家里面积攒的鸡蛋,自己创业。
残疾人自强典型 王华银:我叫王华银,贵州福泉人,现年33岁,家里7口人,是一个普通而特别的7口之家。说它特别,是因为正如大家所看到的,我身高只有1米2,一家7口人中除了父母和两个孩子,我的弟弟及妻子都是残疾人,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都要靠我。为了让自己“活出个样子”来,活得更有尊严,我和大多数残疾人朋友一样,选择自己创业,自主奋斗。尽管在奋斗的途中,有过坎坷和风雨,幸运的是,我得到了家人的鼓励,党委和政府的关心支持,还有社会上的好心人很多帮助。正是这些关心和帮助,我才走到了今天。
中国残联扶贫办主任、教就部副主任 解宏德:李健同志作为一名党员,虽然少了一条胳膊,但是在党的政策以及当地政府和家人多条胳膊的帮助下,他战胜了自己,不仅自己成功脱贫,还带领了村民们成功脱贫,他的善举值得大家为他称赞。接下来有请残疾人自强典型王华银发言。
残疾人自强典型 李健:阳光总在风雨后,风雨过后有彩虹!在人生的里程中,我成功地翻越了一座大山,今天,我要大声说:“残疾人要和健全人一样,不但善于驾驭命运,而且要敢于创造奇迹!这种奇迹,不但要在自己身上发生,更要推己及人,唤起更多人创造奇迹的欲望!要坚持走共同富裕之路,尽力为乡亲们干点事,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感、荣誉感;不但要自己幸福,还要让更多的人舞出人生最美的风景!”
残疾人自强典型 李健:回忆走过来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虽然觉得有点累,但更多的还是欣慰。如今,我们付楼村面貌已大有改观,贫困村已摘帽。但我深知,脱贫致富只是开始,乡村振兴建小康咱也要当仁不让,我要带领村里党员干部把两委班子建设好,社会治安管理好,各个方面都要有新的起色,决不辜负父老乡亲对我的信任与支持。
残疾人自强典型 李健:要当好村支书离不开村民的支持,要得到村民的支持,就必须深入村民,了解村民,和他们交朋友。对于这点,我是心知肚明的。因此,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我经常利用晚上时间走门串户,到村民们家中喝喝茶,拉拉家常,谁家的生活、生产碰上困难,谁家需要哪些帮助,我都把它记在随身携带的小本本上,以便能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我还会带领村两委成员去慰问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困难户、孤寡老人、残疾人,送上一些慰问品,以表我们党对群众的一点心意。村民们信赖我,愿把我当知心朋友,有事都找我商量,或是到家中,或是打我手机,无事也经常与我唠唠嗑。
残疾人自强典型 李健:那么,究竟如何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呢?我想到了自己办的蔬菜种植基地,何不把贫困户、残疾人户拉到基地干活,只要有劳动能力,就安排他们到基地干些如除草、打药、摘菜等力所能及的活。我牵头成立了付楼村香菇种植基地,带头种了5万袋香菇,预计今年可收入15万元以上。同时,还采取三种模式帮助贫困户种植香菇:一是有资金的基地提供香菇袋,在家里或者在基地种植都行,基地无偿提供技术服务和按市场价回收香菇;二是符合贷款条件的贫困户帮助协调金融贷款,基地提供香菇袋,自己管理,基地无偿提供技术服务,按市场价回收;三是没有资金又不符合贷款条件的,由基地向贫困户先预支一定的香菇袋,获得利润后在利润中扣除预支香菇袋的费用,基地提供技术指导和香菇回收,让贫困户进行管理。这样,每户净收入10000到30000元。我计划明年再种10万袋,带动100至120户村民种香菇。引导帮助20至30户村民带头建设50亩左右的蔬菜示范基地。我认为,要想真正脱贫,必须激发自己的内生动力,政府的帮扶只是一种鼓励和辅助,持久致富还是要靠自己,一定要让贫困户树立信心,长本事,增才干。同时,各级党员干部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不但要让贫困村民‘骑上马’,还要扶着‘送一程’,贫困户才能走得远、走得好。
残疾人自强典型 李健:然而,毕竟富起来村民在少数,尤其是村中还有16个残疾人家庭,他们还是贫困不堪。想到他们,我这心里就泛酸。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残疾人,和他们是同根同枝的兄弟姐妹,和他们有着同样的经历、感受和痛苦,就凭这点,如今,我自己又闯出来了,也富裕了,看着这些兄弟姐妹眼巴巴地指望着我,我怎么能无动于衷呢?
残疾人自强典型 李健:然而,毕竟富起来村民在少数,尤其是村中还有16个残疾人家庭,他们还是贫困不堪。想到他们,我这心里就泛酸。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残疾人,和他们是同根同枝的兄弟姐妹,和他们有着同样的经历、感受和痛苦,就凭这点,如今,我自己又闯出来了,也富裕了,看着这些兄弟姐妹眼巴巴地指望着我,我怎么能无动于衷呢?
残疾人自强典型 李健:如何使村民的腰包鼓起来呢?我想到了一个根本点,那就是要让群众有活干,除了在外打工外,也要让有劳动能力的在家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务工挣钱。于是,我们在村口建了金芙蓉特色种植产业扶贫就业基地,村里的贫困户一方面把到户增收项目入股到特色种植基地,每年进行分红,另一方面到基地打工;贫困户和群众都能到村头的扶贫车间打工,技术含量低,群众很容易上手,现在,村里有70多人在车间务工,最高每天每人可收入150元以上,同时还不误农活,随来随干。
残疾人自强典型 李健:在我接手后,才真正发现付楼村村干部之间、干群之间的矛盾很突出,安排工作难,干工作难,我深深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是沉甸甸的,要想改变付楼村的现状,还要做大量的工作。于是,我首先就从改变村“两委”的工作作风做起,事事自己先带头,对各项安排后进行督促,做的不好或干的不到位的及时提醒,力争把工作做到位。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村“两委”干部的工作作风进一步改善、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工作进一步理顺,干部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改善。同时,通过召开群众大会,干部讲工作上的故事、群众讲自己的故事,干群之间取得了谅解,关系进一步得到改善,工作得到了支持,群众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和睦。
残疾人自强典型 李健:在我接手后,才真正发现付楼村村干部之间、干群之间的矛盾很突出,安排工作难,干工作难,我深深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是沉甸甸的,要想改变付楼村的现状,还要做大量的工作。于是,我首先就从改变村“两委”的工作作风做起,事事自己先带头,对各项安排后进行督促,做的不好或干的不到位的及时提醒,力争把工作做到位。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村“两委”干部的工作作风进一步改善、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工作进一步理顺,干部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改善。同时,通过召开群众大会,干部讲工作上的故事、群众讲自己的故事,干群之间取得了谅解,关系进一步得到改善,工作得到了支持,群众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和睦。
残疾人自强典型 李健: 镇领导的这番话,让我彻夜难眠,我深知创业的艰难,如果当村支书的话,自己的身体和家庭肯定会受影响。同时,我的家人也极力劝阻我,亲朋好友也规劝我,他们都认为当村支书,影响家庭经济不说,弄不好还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经过反反复复的思量和激烈的思想斗争,我认为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自己走上致富路离不开党的政策和村民的支持,带领村民致富应是我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大部分村民认为我敢想敢干,又吃得了苦,带头致富的能力强,跟着我干,心里踏实。最终,我顶住了冷嘲热讽,抛开了思想上的包袱,义无返顾地参加选举,并以高票当选了付楼村的党支部书记。我被党员、村民的信赖深深地感动了,从此,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在付楼村好好干出个样子来,让付楼变“富楼”!
残疾人自强典型 李健:2018年,适逢村两委换届选举,村里原来的支部书记到镇政府工作,村支部书记一直空缺,村里一部分党员找到我,让我竞选村支书。镇党委政府也为村班子建设绞尽脑汁,镇领导为选出一位能干事,带领村民干事的带头人,多次深入我村调查、座谈、了解情况,最后找到了我。镇领导对我说:“付楼村刚脱贫,村里的工作有很多困难,你见过世面,你也由贫困户率先走上了致富路,镇党委和付楼的党员干部和群众都希望你能担任书记,领着大伙儿走致富路。”
残疾人自强典型 李健:2018年,适逢村两委换届选举,村里原来的支部书记到镇政府工作,村支部书记一直空缺,村里一部分党员找到我,让我竞选村支书。镇党委政府也为村班子建设绞尽脑汁,镇领导为选出一位能干事,带领村民干事的带头人,多次深入我村调查、座谈、了解情况,最后找到了我。镇领导对我说:“付楼村刚脱贫,村里的工作有很多困难,你见过世面,你也由贫困户率先走上了致富路,镇党委和付楼的党员干部和群众都希望你能担任书记,领着大伙儿走致富路。”
残疾人自强典型 李健:2015年7月,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身上的劲头更足了,暗下决心,要做个人致富能力强、带富村民能力强的“双强”党员,进而成为一名村干部,带领更多的村民脱贫致富。付楼村曾经是一个贫困村,大部分农民还没有走上致富之路,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有义务带领他们走上致富的道路。
残疾人自强典型 李健:三、残疾人要和健全人一样,不但善于驾驭命运,而且要敢于创造奇迹!这种奇迹,不但要在自己身上发生,更要推己及人,唤起更多人创造奇迹的欲望。
残疾人自强典型 李健:成功之后,总有人向我讨教致富法宝。我告诉他们,哪有什么法宝,人哪,宁肯苦干,不要苦熬。在奋斗的过程中,不要惧怕失败,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踏着失败的崎岖小径一路前行,路的尽头必将柳暗花明,生机盎然!
残疾人自强典型 李健:为了及时掌握市场信息,方便跑销路,我坚持学会了开车,买了车。我把周边的所有城市都跑遍了,与各大蔬菜市场批发老板交流,互留联系电话,通过网络与省外的蔬菜批发商保持联系,根据市场需要,通过电话沟通,供应市场需求。我与许多外地的批发商进行业务往来,很多都没有见过面,靠的是诚信,现在,我的各种蔬菜销往周边和省外10多个城市,经常供不应求。我认为,想真正脱贫,有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支持,结对帮扶人和大家鼓励,相关部门的帮扶,还要靠自己努力奋斗,自强不息、艰苦创业。
残疾人自强典型 李健: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彷徨时,我的帮扶人镇党委书记王诗东就做我的思想工作,鼓励我,让我再次重拾信心,在哪里倒下就要在哪里爬起来!村里的党员干部、父老乡亲们也都鼓励我。儿子的一句话更是让我热泪盈眶,记忆犹新:“爸,赔了没事儿,这说明你又重新站起来了,能干事了,咱振作精神,继续苦干就是了!”于是,我又鼓足干劲,自费到驻马店泌阳县、南阳西峡县及湖北省一些地方学习食用菌、蔬菜种植技术,取到了增收的“真经”,并积极付诸实践。经过两年时间的实践加苦干,在县、镇、村三级“志智双扶”下,2016年,我家获得了大丰收:承租100多亩土地,种植60亩大葱,每亩净收入1400元,合计8.4万元;种植20亩花生,每亩纯收入1000元,计2万元;种植16亩玉米,每亩收入500元,计8000元;种植5亩批把树,销售树苗收入1万余元;种植4.3亩水稻,收入7000余元。加上贫困户入股分红、种粮补贴等收入,当年家庭纯收入达到13万多元,一举摘掉了贫困帽子。
残疾人自强典型 李健: 康复后,我不知道今后能干啥,作为一个贫困户,一没钱二没技术,我该怎么办?犹豫苦闷之时,镇党委书记王诗东与我结为帮扶对子,他经常鼓励和支持我,让我树立了重新干事的信心,我想,虽然胳膊残疾了,但我脑子不算太笨。没有钱干事,我就找亲戚朋友借,好在亲戚朋友很给面子,都力所能及的帮我,我很快筹资30多万元,租赁了150余亩土地种植大葱,因当时盲目种植,市场信息不畅,造成大葱滞销,一次性赔了25万元。当时我很迷茫、绝望,干事咋就这么难?路在哪里?还是否要坚持走下去?
残疾人自强典型 李健:二、宁肯苦干,不要苦熬。在奋斗的过程中,不要惧怕失败,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不要轻言放弃,因为坚持就是胜利。
残疾人自强典型 李健:一家六口人有三口都成了残疾人,家庭经济雪上加霜。我眼瞅着这个家不像家,家徒四壁,心如刀割。我得把这个家撑起来。在这个信念的支持下,在家里躺了近一年的我,咬着牙每天坚持进行康复锻炼,期间我摔了很多跟头,但我从不言弃,要站起来的信念要求我不能放弃,经过近半年艰苦的康复训练,能正常行走,做一些轻便的劳动。后来,别人问我,从一个正常人到残疾人,内心有着怎样的煎熬,我坦然地说,有些事儿,你躲不过去,与其终日唉声叹气,不如面对现实,人生的不幸也是一种历练,因为,它让我们感受到另一种艰苦的生活,就人生经历来说,也是一笔财富,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不幸也应该表示谢意!
残疾人自强典型 李健:一家六口人有三口都成了残疾人,家庭经济雪上加霜。我眼瞅着这个家不像家,家徒四壁,心如刀割。我得把这个家撑起来。在这个信念的支持下,在家里躺了近一年的我,咬着牙每天坚持进行康复锻炼,期间我摔了很多跟头,但我从不言弃,要站起来的信念要求我不能放弃,经过近半年艰苦的康复训练,能正常行走,做一些轻便的劳动。后来,别人问我,从一个正常人到残疾人,内心有着怎样的煎熬,我坦然地说,有些事儿,你躲不过去,与其终日唉声叹气,不如面对现实,人生的不幸也是一种历练,因为,它让我们感受到另一种艰苦的生活,就人生经历来说,也是一笔财富,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不幸也应该表示谢意!
残疾人自强典型 李健: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更不幸的是,妻子因高血压,脑出血偏瘫,花去6万多元,命虽保住,却落下了后遗症,精神有点障碍。我的亲弟弟李成来,从小患病,也有智障。老父亲84岁了,2011年因车祸造成大腿严重骨折,现在走路还拄着拐棍,还有两个小孩需照顾,一个本来殷实的家庭,因看病变得一贫如洗,成了村里的贫困户。
残疾人自强典型 李健:就这样,回来后,尽管还不能走路,我坚持用一只手支撑,坐在地上慢慢向前挪。后来听说洛阳白马寺骨科专科医院可能治好我的腿,为了能够站起来,我先后多次到洛阳白马寺骨科专科医院去治疗,从事故到治疗,先后做了11次手术。
残疾人自强典型 李健:后来,根据我的现状,不得已只好把右胳膊截肢,从此失去了右胳膊,留下终身残疾。当时,医院建议把双腿也截了,在我的强烈的反对下才保住了双腿,如果当时我没有那么强烈,那我就真的成了手不能拿、腿不能走的“植物人”。因双腿伤势治疗困难,伤势难愈,不能走路,在病床上躺了一年多。在躺在医院里期间,我很绝望,现在一只胳膊没了,如果腿再好不了,今后我该怎么办,我还能干啥,当时想死的心都有。但又想到,我是上有老,下有小,是家里的依靠,是顶梁柱,我如果倒下了,我这个家也就完了,无论如何我不能倒下,一定要站起来。
残疾人自强典型 李健: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12年,在一次检查变压器的时候,由于脚底的梯子一滑,右手不小心抓到了高压电上,整个人瞬间失去了知觉,双腿被高压电击穿,露出骨头。在送到当地医院时都说没有抢救的希望,都不敢接收。最后送到了南阳市南石医院进行抢救,当时,整个胳膊紫黑肿胀,双腿血肉模糊,骨头外露,看起来惨不忍睹。在缴住院费时,主治医生只让缴400元,也没有人催缴住院费。后来主治医生告诉我,认为我今天住进医院,明天就可能拉走了,主要是认为可能抢救不过来,少花一些冤枉钱。当我清醒过来后,医生们都说,“你的命真大,在我们的医院历史上,象你这样重的伤势,根本没有抢救的可能,可见你的意志力、求生的欲望是多么的强烈。”
残疾人自强典型 李健:一、人生的不幸是一种历练,其实也是一笔财富,从某种意义上说,应当感谢命运赋予的种种苦难。 我出生在桐柏县一个偏僻小村庄,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在没有残疾以前,我的家庭也象其他家庭一样,生活平平淡淡,妻子勤劳能干,我本人除了种地,还有一技之长,是村里的电工,家底儿还算可以。
残疾人自强典型 李健: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我叫李健,今年48岁,是来自革命老区河南省桐柏县的一个残疾人。在脱贫攻坚的大潮中,我坚持做到身残志更坚,脱贫勇争先,有幸被村民和党员推举为村党支部书记,把桐柏山区一个偏远的贫困村,变成了“花枝招展”的美丽乡村,带领村民步入了“落英缤纷”的“幸福桃花源”!就自己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中国残联扶贫办主任、教就部副主任 解宏德:非常感谢脱贫代表谢侣的发言,作为一名盲人,他虽然无法用眼睛看到脱贫的成果,但是他的心体会到了这种喜悦。近年来,党和国家加大力度打赢脱贫攻坚战,谢侣并没有因次自暴自弃,借着党的好政策,他顽强拼搏,努力学习,如今体会到了丰收的喜悦,虽然他看不见这个世界,但是他的美好世界终会被大家所吸引。接下来有请残疾人自强典型 李健发言。
残疾人自强典型 谢侣:一场车祸虽然让我失去了光明,但“助盲脱贫”项目让我重获光明,借这个机会,我想感谢一直关心帮助我的人,谢谢你们!我会努力的,我要把我得到的爱,传递给更多人,将您们的爱心一直延续下去,让这个世界充满着爱。我的交流发言结束了,谢谢大家!
残疾人自强典型 谢侣:今天,在这里向大家分享我的故事,首先我要感谢给予我这次机会的各级政府,感谢帮助我一路走来的各级残联,是你们给予我重生的勇气和力量!我要感谢关心和帮助过我的每一个好心人,是你们在危难的时候向我伸出了援手!我还要感谢我自己,始终没有放弃对光明的渴望和追求,勇敢的选择了坚强!我还要感谢在座的各位,谢谢你们能聆听我的故事,为我送上鼓励的微笑和掌声!
残疾人自强典型 谢侣:所以,我们没有理由去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要奋力的书写自己“大写”的坚强,勇敢的去“逐梦蓝天、梦想光明”,通过我们的努力,让看不见世界的我们,终究被世界看见!
残疾人自强典型 谢侣: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对残疾人格外关心、格外关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伴随着一项项残疾人优惠政策的出台,残疾人兄弟姊妹们的幸福指数也在不断增长,在康复工作、文化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交通出行、住房保障、法律维权等领域,都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残疾人关爱和重视,在和全国人民一同奔小康的道路上,我们同样是党和国家最牵挂的群体。
残疾人自强典型 谢侣:著名的残疾人演讲家尼克胡哲说过一句话:上帝在我的生命中有个计划——就是通过我的故事给予别人希望!所以,残障朋友们我们要相信困难只是一时的,我们最终应该选择笑对人生!因为只要我们有希望的活着,就是给别人一份希望的启示。现在走在大街上,我不再躲躲闪闪、畏畏缩缩,我也不在乎别人的指指点点,因为一路走来,我感受更多的是这个社会对残障人士的理解、包容、尊重和关爱!
残疾人自强典型 谢侣:我还有一个更大的梦想,就是继续奋斗,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按摩店规模扩大,让像我当初一样走不出来、求职无门的盲人朋友,到我的按摩店学习技术,实现就业,带领他们开启新的人生,实现人生价值。
残疾人自强典型 谢侣:我有一个小小的梦想,就是想通过自己努力学习盲文,考上大学,去圆我的大学梦,因为我相信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盲人眼睛看不见了,但是心里不能看不见。再说按摩这一行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行业,只有不断地汲取新知识、新理论、新技能,才能满足客户不断提高的新要求。
残疾人自强典型 谢侣:同时,我还主动提出来为一些因为病痛,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并且只收取半价。腾越镇73岁的老人尹兴全,因为腰椎病变常年坐卧难耐、痛苦不堪,我坚持每次步行2公里路到他家里,为他按摩并教会他做熏蒸理疗,让他的疼痛大大缓解,老人家每次都会说让我走那么远来服务,真的感谢你。每每听到这样的话,只有我自己知道,因为有人需要我、我的按摩技帮助别人减轻了痛苦,我的心里是乐开了花的!党和政府给了我那么多的关爱,我应该做这么一点点回报社会的。
残疾人自强典型 谢侣:现在的我,不仅能够依靠自己的双手自食其力,而且我还加入了腾冲市残联成立的残疾人志愿者队伍,每个月1号都会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到敬老公寓献爱心,为老人们按摩、理发、修理家具等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风雨无阻,这事情已经坚持了一年多,我还会继续坚持下去的。
残疾人自强典型 谢侣:在腾冲,不止是我,像我一样的,只要有志于走出家门自主创业的盲人朋友都得到了“助盲脱贫”行动的帮助。这几年,腾冲市残联都在坚持帮助盲人朋友解决就业难的问题,通过培训扶持盲人按摩,帮助我们实现就业创业梦想,就是通过“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解困一家,帮扶一片”,最终实现社会和谐。到目前,腾冲市残联已经扶持了规范化盲人按摩店11家,听说今年还要打造3家。腾冲市残联理事长也经常到我的按摩店,找我谈心,询问我的经营情况和遇到的困难,他鼓励我要继续努力,还说要把我的按摩店打造成助盲脱贫的形象店,要给腾冲的盲人树立一个榜样,我听了之后突然觉得自己身上多了一份责任,原来我的所作所为一直都有人在关心着,我不能给市残联丢脸,我要用实际行动赢得大家的认可,也要当好盲人朋友们脱贫路上的“领头羊”。
残疾人自强典型 谢侣:刚开始营业,客人不多,我既兴奋又害怕,既希望顾客登门又怕自己的手法生疏顾客不满意。直到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让我的信心倍增,有一名顾客要求做精油推背,我是头一次做,我很诚实的向他说明情况,然后再仔细地按照老师讲授的步骤给他操作,也许是我诚恳的态度打动了他吧,这位顾客给予了我很高的评价,他说“小伙子,你太谦虚了嘛,你这技术没个三年两年怎么能达到这个效果”,后来他还成为了我的固定客户。就是他这几句鼓励的话语,让我觉得应该要更加努力去专研技术回报顾客的信任,同时也要用自己的真心诚意迎来顾客的回头。天道酬勤,慢慢的,我的服务得到了越来越多客人的认可,回头客多了,生意好了,我还招收了1名盲人学徒,同我一起工作,一起努力。现在,按摩店已经开了一年多了,自己粗粗算了一下,一年少说也有4万多的收入,生活越来越好,最主要的,让我濒临破碎的家庭又响起了欢声笑语,我又一次找回了生活的勇气,融入社会的大家庭,感受到了满满的爱。我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正在努力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奋斗着。
残疾人自强典型 谢侣:毕业后,我想自己开店,可是两个月的培训技术过关吗、店铺呢、设备呢、资金呢?这时,腾冲市残联再次伸出援手,他们给我讲盲人开按摩店的成功案例来鼓励我,并为我争取到省上的“助盲脱贫”项目。在各级残联的关心下,我在腾冲县城找到了一家适合的店面,免费办了营业执照,腾冲市残联按照“助盲脱贫”按摩店标准化要求,统一制作了门牌标识,并配置了按摩床、消毒柜、沙发、服装等设施设备,一切都帮我准备好了,我像做梦一般突然拥有了自己的按摩店,那一刻,我觉得我是非常幸福的。
残疾人自强典型 谢侣:在保山培训期间,我卯足了劲想学好按摩技术,看不见老师的操作,我就央求老师在我的身上做示范,怕听不懂课程,我就悄悄地用手机录下关键的环节,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反复聆听揣摩,在培训期间市残联还为我们安排了专业的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和心理健康辅导,为我们将来融入社会奠定基础,我记得教我们定向行走的杨老师,他是一位肢残人,但是他却风趣幽默,整天奔忙在服务残疾人群体的一线,他在教我们互动游戏的时候,教会我们要感恩、要互助、要诚信,让我受益匪浅;教我们心理健康的杨老师是一名全盲残疾人,他以顽强的毅力取得大学文凭,并且在笛子演奏上多次代表保山参赛获奖,他说过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他说:“一个人只要静下心来,就没有做不好,做不到的事情”,他们和我一样,他们的残疾程度并不比我轻,他们都能够自强不息,我为什么就做不到呢?在2个月的学习中,我不仅学会了初级的按摩技艺,更多的是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我开始为自己以前的自暴自弃而惭愧,我一下子豁然开朗,觉得我的人生注入了满满的阳光,我觉得现在的我不再孤独了。
残疾人自强典型 谢侣:报到那天,妻子一早把我送到腾冲市残联,这次一起去培训的盲人有10人,我们都担心着路途遥远,这一路怎么办呢?事实证明,我们的担心多余了,残联的工作人员热情的招呼我们,安排好了车辆送我们到保山。上车的时候,残联工作人员一再嘱咐:“到保山安心学习,有困难和需要及时跟我们联系”,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党和政府母亲般的温暖,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能让帮助、关心我的人失望。
残疾人自强典型 谢侣:过了不久,我又接到腾冲市残联的电话,工作人员耐心与我交谈,“我知道你家里困难,你媳妇也不容易,培训班就是针对盲人开设的,参加培训的都是盲人朋友,男人应该为家庭撑起一片天,作为残疾人更要自立自强,要为自己的未来负责,趁年轻,去学习掌握一门技术,回来改变自己”。那天夜里,我彻夜未眠,把残联同志对我说的话想了一遍又一遍,琢磨着自己能不能学好,回来能不能改变?想来想去,最终,我决定参加培训班。
残疾人自强典型 谢侣:2017年3月,保山市残联举办“助盲脱贫”盲人保健按摩培训班,腾冲市残联打电话给我,动员鼓励我参加盲人按摩培训班,接到电话,我很激动,一口答应了参加培训,但挂了电话,我又开始担心、害怕,村里人说“你连路都走不了,还想走出家门”?简直是妄想。是呀,几年没有走出家门了,连自己的安全和生活都无法保障,更别说到保山参加培训。我退缩了,因为我不敢迈出这一步,不知道自己是否还能适应这个社会。
残疾人自强典型 谢侣:就在我万念俱灰的时候,党和政府还牵挂着我困难的家庭,2014年我家被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受到了各级政府和爱心人士的关心和帮助。
残疾人自强典型 谢侣:后来我又想到去县城学习按摩技术,但是按摩店不收我,听电视里面讲,广州一家打火机厂组装打火机零件,我专门打电话去咨询,但人家一听我的情况也拒绝了,听到乡镇残联宣传学习技术,但是学习的是根雕,我眼睛看不见也学不了……想到的、听到的门路都试了,都不行,我很着急,也很迷茫,不知道未来的路该怎么走下去?
残疾人自强典型 谢侣:我就这样浑浑噩噩地在家里沉寂了三年,在黑暗中泅渡的日子让我的人生跌入低谷,我曾想过奋力一搏,给自己一次机会,于是,2014年我开始尝试着养殖土鸡,但养鸡也不顺利,几乎很少下雪的腾冲,那年却突降大雪,冻死、砸死了上百只鸡,损失了上万元,家里的境况更糟糕了。
残疾人自强典型 谢侣:母亲的离去,让这个本来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家里所有的重担全部落到妻子一个人身上。一想到妻子每天起早贪黑、女儿又还在嗷嗷待哺,而我一个身强力壮的汉子,却有劲使不上,连自己的衣食住行都需要别人的照顾,我迷茫、我害怕、我自责、更自卑,不愿意出家门,也不愿意与外人交流,孤独的活在黑暗的世界中,找不到一丝的光亮和温暖,甚至想要放弃自己的生命。
残疾人自强典型 谢侣:我是家里唯一的男人,可现在,这个唯一的男人倒下了,一家人的生活顿时陷入了困境。但是,祸不单行,就在我双目失明的第二年,一场车祸又夺走了我母亲的生命,这个世界上最爱我的人,最终抱着没能医治好我眼睛的遗憾,和我阴阳两隔,她永远不知道我的眼睛再也不可能重见光明,而我也没能尽到一个儿子的孝道,就连她最后的样子都没能亲眼看到……
残疾人自强典型 谢侣:可21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导致我双目失明,从此,我的世界变得黑暗了。为了让我重见光明,母亲和妻子带我四处求医,欠下了几万元的债务,可眼睛依然没能治好。
残疾人自强典型 谢侣:我父亲在我6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家里全靠母亲一个人支撑着,我像所有农村单亲家庭的孩子一样,早早的就品尝了生活的艰辛,为了撑起这个家,我高中毕业后就回到了家乡,结了婚,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残疾人自强典型 谢侣: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大家好!我叫谢侣,今年28岁,是一名盲人,来自云南省腾冲市的一个小山村。今天,我很激动,因为有了许多人的帮助我才可以站在这里,向大家讲述我的故事。
会议现场。
中国残联扶贫办主任、教就部副主任 解宏德:感谢薛立胜同志的发言,也感谢中国网不遗余力的为残疾人脱贫先进事迹做出报道并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接下来有请残疾人自强典型谢侣发言。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副总编辑 薛立胜:未来,中国网将继续积极策划报道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新气象、新作为,传播更多残疾人自强自立,永不服输的可贵品质。让网民能更深入更全面了解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助残工作的重要意义,呼吁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助残帮残的队伍中来。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副总编辑 薛立胜:今天我们邀请到了几位脱贫典型事迹的主人公来到座谈会现场,他们对自身经历的现场亲述,将为我们展示当下我国残疾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以及决胜脱贫、奔向小康的坚定信念。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副总编辑 薛立胜:2018年中国 “自强不息、脱贫光荣”贫困残疾人脱贫典型事迹征集及宣传推广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针对此次活动,中国网调动了全网优势资源做好相关工作,征集上来的典型事迹不仅体现了我国残疾人坚忍不拔、艰苦奋斗的意志品质,还弘扬了中华儿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为推动我国残疾人脱贫事业及国际残疾人事务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做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副总编辑 薛立胜:旗下中国网作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建有PC中国网、移动中国网及两微一端阵地,以10种语言11个文版发布信息,访问者遍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副总编辑 薛立胜: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多年来积极参与残疾人事业的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工作,密切跟踪我国残疾人事业的进展,积极关注残疾人人群。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副总编辑 薛立胜:目前,我国有8500万残疾人,其中很多依然处于贫困之中。帮助贫困残疾人实现就业与创业,进行自我发展进而达到脱贫致富的目标迫在眉睫。2018年中国 “自强不息、脱贫光荣”贫困残疾人脱贫典型事迹的征集与推广,为广大残疾人树立了脱贫典型,推动更多残疾人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副总编辑 薛立胜:贫困残疾人是我国贫困人口中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返贫率最高的特殊困难人群,是国家脱贫攻坚战的重点和难点群体,残疾人贫困发生率比一般人口贫困发生率高出2倍以上。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副总编辑 薛立胜:贫困残疾人是我国贫困人口中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返贫率最高的特殊困难人群,是国家脱贫攻坚战的重点和难点群体,残疾人贫困发生率比一般人口贫困发生率高出2倍以上。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副总编辑 薛立胜:党的十九报告提出的“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进一步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关心和关怀。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副总编辑 薛立胜:党和国家长期以来一直关心和重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副总编辑 薛立胜:今天是第5个国家扶贫日,同时也是第26个“国际消除贫困日”。我很高兴在这样的日子与大家齐聚一堂,共同参加2018年中国 “自强不息、脱贫光荣”贫困残疾人脱贫典型事迹座谈会。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副总编辑 薛立胜:尊敬的~亲爱的残疾人朋友、媒体界的同仁们,大家好!
中国残联扶贫办主任、教就部副主任 解宏德:首先有请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副总编辑薛立胜发言。
中国残联扶贫办主任、教就部副主任 解宏德:各位领导、嘉宾 、媒体朋友以及来到现场的贫困残疾人脱贫典型代表们,大家好。今天是第五个国家“扶贫日”和第二十六个“国际消除贫困日”,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精神,加大对残疾人自强脱贫致富典型的宣传力度,不断激发贫困残疾人勇于脱贫的内生动力,加快推动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步伐,中国残联、国务院扶贫办与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联合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了贫困残疾人脱贫事迹报告会。中国残联副主席、副理事长程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副总编辑薛立胜出席会议且在接下来的时间发表讲话,另外,中国残联、国务院扶贫办、中央宣传部、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部分省、市、县残联的有关负责同志和40多家媒体也参加了这次贫困残疾人脱贫事迹报告会。
会前,各位领导与残疾人自强典型代表们交流。
“自强不息 脱贫光荣”——贫困残疾人脱贫事迹报告会将于14:30举行,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