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结束。参会学生代表合影。
华夏出版社赠书。
中国残联宣文部主任郭利群:今天的座谈会进入到尾声,各位同学你们是家庭的光荣,也是社会的骄傲,更是事业的未来,人生有高光时刻,我相信你们也体会到,也有流汗、流泪的时候,我祝愿你们永远坚强、乐观、自信、自立、自强,未来的日子希望你们用热情直面挑战,扎实的学习,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回报家国。我来北京上大学中国残联2019年大学新生座谈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谢谢各位同学,也谢谢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今天下午用两个半小时陪伴我们,谢谢你们,谢谢吕世明主席,开场时候的一番讲话语重心长,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各位。
华夏出版社副总编潘平发言。 潘平:很荣幸今天代表华夏出版社来参加今天的活动,很受感动,现在趁这个机会介绍一下华夏出版社,华夏出版社是邓朴方同志,新时期残疾人事业的开创者创办的出版社,在1986年的时候,到现在已经有30多年,出版社创办的时候邓朴方同志提了两个要求,一是传播人道主义,二是弘扬华夏文化,传播人道主义主要是服务残疾人,弘扬华夏文化主要是介绍中国跟世界先进的文化。今天有这样一个机会能把大家喜欢的书送给大家,感到很荣幸,也觉得我们在做一个很光荣的事情,我们所做的事情跟残疾人朋友的需求可能远远不够,待会书送给大家,大家将来也把华夏出版社作为一个家,如果有什么需要都跟我们讲,书上面都印了出版社的地址,我今天很感动,最后祝大家逐梦成功,也祝大家身体健康,国庆节快乐,谢谢大家。
朱春林: 第二点,在那种非常不利的情况下怎么学习,我的观点是向每一个同学学习,我们的班上的同学总体来说学习成绩是不好的,可以说高考基本上都是没有希望的,跟这些同学怎么在一块学习,怎么向他们学习,后来跟同学天天一起交流,我发现这些同学有很多的优点,有的同学是复读五六年的学生,在不同的学校复读,他们有很多的学习体会和经验,可以向他们学习。我跟一个同学交流,我平时总帮他做题,我说我也有不会的地方,你可以帮助我,我说我作文不行,高考作文占的比重又比较大,同学说我也没有好办法,但是我前些日子看到一本书,书中介绍了一种写作文的方法,他告诉我这个方法很简单,每天晚上睡觉之前找一来篇作文题目,看看这个作文有什么要求,你躺在床上构思这个作文,一点一点的构思,我说这个方法很好,试一试,于是每天晚上睡觉前就找一个作文题目,看看有什么要求,躺在床上构思这个作文,把总体结构构思,然后一句一句的构思。我一开始作文很差,但是我不放弃,每天晚上坚持,经过几个月的坚持之后,我发现我能写作文了,原来我不能写作文,现在可以写,不管出了什么样的作文题目,我至少可以写出来,我觉得这是非常大的进步,至少同学们一个小小的提示和帮助,帮助我解决了学习中非常大的问题,我的作文成绩上去了,我再不害怕作文了。 诸如此类的学习方法我从同学身上学习到很多,他们虽然整体学习不好,或者偏科,成绩并不高,但是他们每个人对某种类型的题都有独特的理解,我就是向他们不停的讨教,今天学一种方法,明天学一种方法,今天补一个短板,明天再弥补一个不足,一点一点的积累,这样我的成绩就一点一点的提升。但是我看不出来,因为我还是跟那些同学在一块学习,在一块混,在一块等待着高考,最后迎来了高考,诸如此类的方法还有很多,我觉得在这种学习环境不是很理想的情况下,应该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法,我在那种情况下逐渐的摸索。当时的高考跟现在高考不一样,当时高考两次,5月份初试,7月份复试,初试的时候考了高分,全市第一名,大家觉得不可能,都很怀疑,这个时候我们学校发生一场火被烧掉了,我们在没有棚顶的教室里学习,我们在那种艰苦的环境下学习,又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迎来了复考,我的心态很平和,觉得初试是偶然的爆发,复试的时候和同学的考号是连着的,进了考场之后发现我的同学和我分开了,我的前后左右都是外校的同学,这样对我来说,我个人回想起来更有帮助,因为初试的时候同学总是干扰我,坐在旁边总是暗示我不要把试卷挡住,可以看你的答案,复试这样一安排,同学不跟我坐在一起,没有人干扰我,结果考了更好的成绩,考了全省第一,比第二名高出50多分,他们就无话可说,确实不是抄的。 我分享这样一个故事,大家在学习环境非常不利的情况下,怎么能扬长避短,怎么向周围的同学学习,向不如自己的同学学习,取长补短,把你的综合优势发挥起来,在关键时刻就会得到很大的爆发,这就是我跟大家分享的小故事。
中国残联组联部副巡视员朱春林交流发言。 朱春林:今天听了同学们的故事,我心里非常的感动,我觉得大家在先天条件非常不利的情况下,用自己适合自己的方式创造了高考中的辉煌,这个非常值得大家的学习和借鉴,这使我想起了我自己高考的经历。 我的经历不光对残疾人同志,对普通的同学,如果上了一个普通的学校怎么办,可能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或者参考价值。我上的小学是一个普通的小学,现在也没有了,被撤销了。中学也是三流的中学,现在也被撤销了,以至于我回母校看看已经没有机会了。我所在的中学在当地是三流中学,我们上初中的时候课程开不起来,外语有一年的时间没有外语,因为缺老师,语文课也是,老师生病住院语文课也停了,我的课程有的时候上有的时候不上,课程很不完整。到高中之后我们还在补习初中的课程,条件非常不好,觉得好学生不可能来到我们学校。但是我们心态特别好,反正考不上大学,也无所谓,考上大学是意外,也没有压力,这种情况下进行了高中的学习,高中学习一开始认为无所谓,学习成绩比同学们好一些,一开始学理科的,后来又冒出一个想法,我要学文科,我的一个朋友就去了文科班,我就跟文科班的老师说我要到文科班,我就到了文科班。 到文科班之后,我文科基础并不是特别好,家长、老师、校长都很生气,他们觉得我更适合学理科,天天找我谈话,不让我上课,整天做我的思想工作,让我回到理科班,我原来也没有想学文科,只是一时冲动,如果没有人做工作我过几天就回去了,大家做过工作我就有逆反心理,我就一定要留在文科班。这种情况下我开始了文科班的学习,当时不知道高考结果怎么样,我们只是按部就班的学习,我觉得有一点对我的学习特别有帮助,我特别爱帮助同学,大家都是学习不好的同学,老师有时候讲课也很烦,讲的课你们也听不懂,同学们有不懂的问老师,老师一开始也讲,但是他们老问,老师就不愿意讲,同学们后来就来找我,每天有同学找各种各样的问题让我讲,我就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理解这些题,然后讲清楚,让大家也理解,每天都这样帮助,整整一年,我帮助了同学很多次,这个过程中对我的能力是很大的提高,你会做题是一回事,你把这个题讲的非常清楚,这对能力是非常大的提升,我当时没有意识到这一块,但是我就尽我最大的能力去讲。后来我明白,同学是以特殊的方式来帮助我,让我的学习得到大的飞跃,当时看不出来,后来考试成绩爆发出来才看得出来,这是我后来感悟出来,不是我帮助了同学,是同学们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在帮助我。这样的话我的成绩一点一滴的在提高。
陈星安: 我还要感谢身边接触的正常同学,今年6月份参加了上海国际电影节,我接待了日本的导演组,我需要做他们的行程安排,和我同组的是上海的大学生,他们为了帮助我一直在熬夜,真的很感谢他们。我承认我能够跟所有人做的一样好,这个前提是能够得到所有人的关爱和支持,我们才能达到今天的成就,我今天坐在这里如果没有他们的努力,我不可能来北京上大学。 选择北京联合大学音乐专业也是我比较喜欢的,音乐学包含了音乐很多领域,希望音乐能够给人们带来的是一种美和爱的体验,我希望我以后作为一名演奏者,或者做音乐传播,把爱和美传递给更多人,把爱和音乐打开视障人群的领域,也希望毕业以后走上这样的领域,希望通过音乐和艺术更好的拉近和大家的距离。 进入大学之后,我必须拿着手杖出行,现在这个空间让我一个人走的话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探索,我碰到的情况是必须不得不一个人在学校里面行走,不可能时时刻刻有人陪着我,我几乎每次迷路的时候都有人来帮助我。我们学院有听障学生,那天走到一个偏僻的小路上,晚上十点多,突然有人在后面拉了我一下,我问他想做什么,他没有说什么,他就一直拍我,他拉我走,我跟着他走,他最后把我领到宿舍,后来我知道他是一个听障人。残疾人可能是通过这些去感受社会的温暖,然后再通过自己的行为去回馈社会。
北京联合大学学生陈星安发言。 陈星安: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北京联合大学的陈星安,我出生7个月的时候,我是早产儿,因为新生儿吸氧导致的新生儿萎缩,目前是全盲的视力。我的父母从小对我的期望是,你是一个残障人,但是残障人是一个标签,我希望你跟所有人一样,但是你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他们说我相信你可以克服,给大家讲两个故事,一个故事是我学音乐的时候关于乐谱的问题,刚才发了一份表格,我不知道这个表格是参会名单还是会议的流程,在座的人都是很自然的去看,而我要多一个步骤,我需要拿手机打开软件拍照片,告诉我拿到的是什么东西,有的时候特别尴尬,我这边有两份材料,第一次不知道扫描的哪一份。目前没有非常好的方式去阅读五线谱,但是我的专业需要我大量的阅读五线谱,我的同学就会帮我报,有的时候会报两个小时,我就非常感动,这一点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的好处。
潘肖燕: 选择这个专业也是希望未来用自己的知识帮助更多的人,大学是社会小小的缩影,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做好规划是我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大学的学习方式和以前完全不同,没有老师喋喋不休,也没有父母的唠叨,一切需要自己的安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身能力,是面临的第二个挑战。如何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做到学以致用,是面临的第三个挑战。 在未来的四年里,我要从适应集体生活开始,尽快进入状态,适应好大学的方方面面,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运用好学校的资源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全面提升自己的素养。我相信只要我肯努力,有不服输、肯攀登的精神,我一定能够在高分子材料研发与创新方面贡献自己的力量,也希望高分子材料能够在未来更好的为残疾人服务,帮助跟我一样的人,让他们能够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学习。 最后我想对所有的残疾人来说真正的价值是对社会的贡献,永远不要因为自己的不完美感到沮丧,所有的自信和快乐都是自己给自己的,别人能给的只有关怀和包容。
北京服装学院学生潘肖燕发言。 潘肖燕: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北京服装学院的潘肖燕,很高兴有机会参加这次活动,我跟刘义婷同学很像,我也是先天性右手三级残疾,我也是非常乐观的人,我同学评价我是乐天派。我是山东人,我的父亲跟我母亲在10年的时候离婚了,我妈妈带着我跟姐姐特别辛苦,她改嫁到北京,我这边的爸爸也是一个残疾人,因为我来自农村,所以我能看到爸爸妈妈的辛劳,换回来的只是微薄的收入,从爸爸的身上我也懂得一些道理,没有知识没有学识只能靠体力,对肢体残疾人来说在社会上要被代替的,我从小就下了决心,我要用知识改变我自己的命运,也要用知识为更多的残疾人创造更多的机会。同时我的姐姐在学习上立了一个榜样,我姐姐考上了天津医科大学,找到好的大学,让我更加深信只有好好学习才能走出不一样的路,虽然我右手残疾,但是我知道我可以,我一次一次的练习之后可以用右手写字,我从小学五年级开始住宿,跟前面几位同学相比,我的努力还是微不足道的,幸运的是我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学校和专业,我比大家在北京待的时间长,所以我见证了这座城市的飞速发展,也感受到北京带给我的关怀和温暖,北京是一个繁华且具有很强包容性的城市,这里有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也有各种各样的机会。在这个城市里我们可以交到很多的新朋友,拥有无限的学习机会和资源,也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动力。在这个城市里希望更快的成长,同时北京也是一个充满关爱的城市,我的成长之路有残联的关怀,从高中到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能让我感受到关怀,也让我在心中埋下了帮助他人的种子。
宁嘉良:可是命运弄人,尽管我们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但是我的听力没有好转,爸妈听取了医生的建议佩上了助听器,到了高中班主任知道我的情况之后就准许我长期坐在前排,也能够和同学进行交流,每次月考结束之后老师都会帮助我修改错题,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我的成绩能够有所提升,对于班主任对我的帮助是密不可分的,非常感谢张老师对我的关心和付出。 我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不幸的是听不到很多的声音,幸运的是遇到很多关爱我的人,并且从阴影中逐渐的走出来,现在在北京上大学,选择了我喜欢的计算机专业,这对我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知道在北京上大学的机会来之不易,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计算机人才。另外我才会参加志愿活动,将别人给我的关爱传递下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谢谢大家。
北京邮电大学学生宁嘉良发言。 宁嘉良:各位老师、同学、大家下午好,我叫宁嘉良,来自湖南,我能够参加这个活动感到非常荣幸,我的听力是远远比不上正常人的,听力不好是因为小时候经常感冒发烧,从而频繁的吃药打针所导致的,听力在初中开始就逐渐下降,在我听力正常的时候能够愉快的与同学聊天,上课时老师讲的课我能够听的非常清楚。后来我的听力受到损伤,听力逐渐下降,到最后需要别人大声说话才能勉强的听到,上课时老师的声音太小,我听不到,虽然我很认真努力的听,但还是难以听清老师在说什么,看着讲台上老师的嘴巴一张一合,但是不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我难过了很久,大部分的时候我都是低着头看书做题目,出人意料的是成绩竟然上升了不少。由于少不更事并没有告诉父母我的困难,我当时认为这是正常的,因为其他人的听力和我差不多,认为这是成长的必然阶段。 渐渐的我父母和我说话要说几遍后才能听到并回应他们,有时需要靠近我的耳朵才能听清楚,在班上有几次同学喊了我的名字很多遍我都没有反映,直到同学走到我的跟前不耐烦的拍桌子才知道他在叫我,虽然我很努力的看书作题,由于听不清老师的讲课,我原本还不错的成绩开始有所下滑,父母看到我的情况非常着急,带着我跑遍了家乡的医院,也多次到外地看病,可惜由于听力的不可逆转,医生的答复几乎相同,不可能治好,爸妈不愿意接受这样的事实,就带我进行了很多的治疗,为了治好我的听力我选择坚持下去,只要有一线希望,无论花多少代价,妈妈都会愿意付出的。
张浩仟:刚迈进北理工时,觉得校园很大很陌生,但我前进的每一步都有老师和同学向我伸出援助之手,让我觉得很暖很亲切。报到的第一天,张军校长与我握手交谈,鼓励我努力学习,学校学工部、教务部、基金会各个部门的老师都很关心我的情况,提前向我介绍大学生活并给我建议,书院领导和辅导员、班主任多次到家里看望我,我的班级同学上课前都提前到教室协助我做好课堂准备,课间帮我和父亲在教室间转移,这些都让我坚定了在大学里扬起梦想风帆的决心! 未来,我希望能够从事计算机方面的科研工作。因为我从小就喜欢折腾计算机,很喜欢用指尖就能调控一切的感觉,因此我选择了信息科学技术的专业。在大学四年,我希望自己一方面继续努力学习,学有一技之长;另一方面努力锻炼自己的身体,让自己的身体慢慢地恢复起来。 或许我们残疾人在身体上有着各种各样的缺陷,但这并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道路。我们这条路会走得异常艰难,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汗水。但我相信,当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做一件事时,任何困难也阻挡不了我们的脚步。如果不努力,我们永远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厉害! 我和许许多多的残疾人一样,都是努力追梦者中的一员。尽管前路漫长坎坷,但我一定会不懈前行。我只愿尽自己的努力,在将来学有所成之际,回报父母,回报社会。 谢谢大家!
张浩仟:父母永远是我生命中的光芒。为了给我治病,他们带着我四处奔波求医,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也毫无怨言;为了供我上学,他们选择了陪读,寸步不离。在高中时,教室在五楼,父亲就这样一次又一次艰难地把近200斤的我背上五楼。他们对我唯一的期望便是好好学习,实现自己的梦想。何以报父母之恩?我想,唯有努力学习,把出息做为回报父母的最好礼物!高中三年,我的母校一直默默地支持着我的梦想。为了能使我安心学习,学校不仅给我们分配了一间房子,还为父亲安排了保洁工作,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每当遇到挫折,老师总会向我伸出援助之手,安慰我,鼓励我,同学们也尽一切可能帮助我......他们是我人生的贵人,遇到他们,真的是我三生有幸! 这些年,我一直把感恩之情深藏于内心,不曾忘记每一个帮助过我的人。尽管黑夜漫长,但我总是能看到远处的光,我告诉自己,那叫梦想。我彷徨过,失望过,痛苦过,但每当我看到那束光,我便又鼓起前进的勇气。苦心人,天不负,最终今年的高考成绩没有令我失望,我顺利地升入了北京理工大学。还记得闷热的暑假,我在家收到憧憬已久的录取通知书时,心情异常激动,因为这是我梦想腾飞的起点。可是,生活不能自理,父母需要陪读,我以这样的身体不远千里来到北京上学,种种困难该如何克服?我的心情变得复杂起来,一连几天,我每晚都失眠。后来,我决定向学校的领导写信求助。学校在了解情况后,便很快与我取得了联系。那还是在八月初,辅导员老师便向我询问遇到的各种困难,并积极地为我提供建议和帮助。甚至在没有开学时,我们书院便为我申请了3万元大爱基金,并解决了我和父母的住房问题。得知我有几门课程安排在四楼、五楼,上下楼梯很不方便,书院向教务部提出了调换教室的申请,第二天,学校就通过大量的协调工作将我原来在四楼五楼的课都安排在了一楼,这极大地方便了我的出行。
北京理工大学学生张浩仟发言。 张浩仟:大家下午好,我是张浩仟,来自北京理工大学。很高兴能够在这里与大家见面。我出生在河南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家庭,而命运的不公又使我患上了一种极为严重的肌肉病,在同龄的小伙伴都在自由自在地奔跑时,我却早早地被禁锢于轮椅之上,今年已是第八个年头了。但纵使命运不公,我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人生的希望。多年来,我一直以乐观坚强的心态笑对人生。 我深知,学习是我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我一直努力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史铁生、张海迪、尼克-胡哲……这些人的事迹一直激励着我。还有那年以高分圆梦清华的轮椅男孩魏翔,更让我看到了梦想的光芒:我们残疾人一样可以实现自己的大学梦!每天高强度的学习和久坐,常常使我腰部和腿部疼痛不堪。但每当濒临崩溃、想要退缩时,我都咬咬牙,拧一下大腿,想一想自己的梦想,然后告诉自己两个字:坚持!我一直铭记那句话:生命以痛吻我,我愿报之以歌!
康幸运:高中的时候我的父母在我的背后默默支持着我,我的老师、同学、朋友理解我、安慰我和鼓励我,其实我上高中的时候就喜欢北师大,我喜欢北师大的心理学和文学,在我最难的时候特别喜欢一首诗陪我走出了艰苦卓绝的高中。我听不清电影和电视里的内容,老师讲课的时候我只能听见几个词,不能听懂完整的句子,开大会、小组讨论和广播,对我来说更是望尘莫及。但是又能怎么样呢,只能面对面的交流,使我和朋友进行深入心灵的交流,使我获得真诚的友谊,没有了电视和电影,也少了许多诱惑和纷扰。听不清老师的话,就强迫自己自学、自我思考、自律和自强。没有了许多烦扰我获得了丰富的安静,我经常和自己对话,在这种情况下,我能从纷繁的事中迅速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认清我自己,我喜欢什么,我热爱什么,我愿意为我自己的所爱付出多少,我可能会面临什么困难,我如何去克服困难,想明白这些东西,我的大学整体上适应的很快,我迅速的去做自己想要做的,该要做的东西。 在大学英语听力完全听不懂的时候,大学讲课听不清,我找到了江梦南姐姐,她建议我申请听力免考,我们只不过学的比别人慢了一点,我们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比别人多了一点,我们没有和别人不一样,我们度过难熬的日子,回头看这一切都不算什么。她说我们不能改变缺陷,但是努力使它的影响最小化,就怕什么都不做,不去找方法,不去找解决的路,而是被迫屈服。她说喜欢的就大胆去追求,像鲁迅先生说的敢想、敢说、敢做、敢当。我这一路走来遇到许多善良的人,家人的关爱和呵护,家人的大嗓门、高音调,老师的理解和帮助,朋友的鼓励和安慰,将这份善良传递下去,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妈妈难产失血过多,是四面八方的人献血过来,才让我生下来长这么大,没有哪些人的善良可能就没有现在的我。从我记事起我的爸爸就一直在献血,后来我的姐姐也开始献血,后来我才知道这是最好的回报方式,当下我所能做的是我将竭尽全力,将我自己培养成一个有思想、有能力、有道德的人,利己从而利人,我想大胆的尝试一些各种感兴趣的生活,找到自己最喜欢的,然后笃定心智,一生只为一事来,进入北师大的我,我知道我选了一条不好走的路,但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康幸运发言。 康幸运: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河南的康幸运,在北京师范大学读大一,我是先天性的感应神经性耳聋,和王同学相比我并没有他那么严重,我小时候可以听见一点声音的,但是后来听力慢慢的损失,到后来开始戴着助听器生活。 我叫康幸运,是因为我的妈妈她提前三个月生下了我,我的妈妈送到医院的时候大出血,医生说大人和孩子可能都保不了,我觉得生命真的很奇妙,我们安然无恙的回到了人间,我对自己的听力情况是后知后觉的,小时候家里人都是大嗓门、高音调,在这个环境下我感觉不到和平常的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发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为什么老师讲话我从来听不清,为什么我的朋友们在后面喊我我听不到,我就一直沉浸在这种悲伤里。后来我的姐姐买了一本书,名字该《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看到海伦·凯勒既聋又哑她竟然能够活的那么好,甚至比平常人活的更好,我在她的身上看到了希望,我觉得自己有能力和他一样好。 上高中的时候学业压力更大,学习难度和强度都在提高,我的老师得知我的情况,他总是站在我的旁边讲课,我就坐在我们讲台的旁边,听不懂的地方就去找老师单独讲,我记得在我成绩一直上不去的那段时期,我就哭着找老师说:我活动的好艰难,我现在那么痛苦,我以后会怎么办?我的老师说科技总在发展,你要对自己有信心,有希望,你的情况说不定以后可以治好。
清华大学学生廖轲凡发言。 廖轲凡: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廖轲凡,我来自廖轲凡,很荣幸和大家分享我的经历,我是左侧跟腱比别人短一些,我5岁之前不能走路,后来做了修复现在走路没有太多的困难。我在化学系就读,这和高中经历分不开,在高中参加了中国高中生化学竞赛,化学对我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首先是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化学竞赛的内容是要超出高考,主要是大学本科的知识,我们以化学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大家经常讨论一些问题,同学们讨论的非常热烈,跟我的关系也比较好,最后大家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有些同学虽然没有在北京,但是还是经常跟他们联系,我特别想念他们。 高中竞赛也培养了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化学从来不是在象牙塔进行的学术,化工领域都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发展的,所以说我以后如果从事这些事业也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讲到我的就业,像刚才说的,我大概要做这门课程,我到底是做理论还是应用化学,这些问题还没有实际的考虑,我有一些想法,但是还没有得到验证,我也没有为此而焦虑。在此之前我相信应该先努力完成课业,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来到清华大学这个地方感到非常幸运,不仅仅这里有严谨的学风,还有深厚的人文情怀。除了培养方案上要求的理科课程,我还报了其他的文化素质课。如今虽然没有对文学创作的想法,但是对文学的想法没有消退,大学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可以继续我的兴趣。 我的人生经过了各种各样的挫折,我也有理由相信今后的人生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我相信在个人努力和大家的本身下,我会一步一步的接近自己的理想。谢谢大家。
王星淇:之后的求学过程中也确实面临着很多困难,比较突出的一点是在上课的时候我及时佩戴助听器也不能100%完全听清老师的讲课,我只有在下课的时候借同学的笔记,通常会借两三个同学,多本笔记共同对照对我的笔记进行增补。在这里要特别感谢我的老师和同学们,因为他们一直以来对我的关心支持和帮助都非常大。我历任班主任老师,在排座位的时候始终都是将我的座位固定在前两排,他们也会时常找我谈心交流,我记得我高中班主任老师每一次谈心之后都会给我发一个水果。我的同学们对我也是非常好,他们对我频繁借笔记的行为并没有感到厌烦或者不想给我看,总是慷慨非常痛快的借给我。而且他们平时也是经常带我出去玩,有活动的时候他们会提前帮我占座位,我和陌生人交流碰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也会向陌生人解释一下我的情况。 所以说得益于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我的基础知识才能掌握的比较牢固,最终在高考的时候以689分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 说到这里,我最应该感谢的是我的父母,我当时检查出来听力有问题是在2003年的时候,那个时候科技没有像今天这样先进,整个社会对于残疾人的认识、了解、关怀也没有今天这么体贴和无微不至。再加上我的老家经济也并不发达,我可以想象在当时选择验配助听器进行康复训练,是多么有勇气的事情,我的父母坚定的带我走上这一条开支非常大,因为一对助听器上万块钱,而且在当时前途也是非常渺茫非常未知的道路。 为了我的康复训练,我的妈妈辞掉工作全心全意的陪护我进行康复指导的训练,我的父母在我的心目中确实是却世界最伟大的人,没有他们的勇气,没有他们在当年表现出来的远见,我觉得我不可能有今天的成绩。 现在大学已经正式开学了,我的感受也是比较多的,大学生活和中学生活相比的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原来的紧锣密鼓的时间表,到现在时间大部分自己安排,由原来整天坐在教室里学习,到现在有各种各样的社团、讲座、实践活动,大学生活对自己的自律和规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大学里我们有了更多的自由,但是我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的辅导员也非常关心我的生活,我的班主任老师也时常在微信里询问我最近的学习情况有没有什么困惑,我相信在他们的帮助下,我的大学生活一定会丰富多彩,过的很有意义。 在未来的规划方面,还要把重心放在专业学习,探索自己的特长所在,毕业的时候如果可能的话,我更希望选择科研事业,因为这样可以为人类的发展进步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当然如果我的能力还有所欠缺的话,不太擅长做科研,我会选择做一些应用层面的工作,这样的人生或许是平凡的,但是一样对生活充满了意义,一样可以实现我的人生价值。 最后我要非常感谢各位中残联的领导能够给我这次畅所欲言的机会,我一定不会辜负你们的期望,努力学习,在新的阶段攀新的高峰,谢谢大家。
清华大学学生王星淇发言。 王星淇: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王星淇,来自河南,现在就读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今天很荣幸能够在这里谈一谈我的经历和一些感受,我是在小时候大约两三岁的时候发了一次高烧,之后就发现不能对外界的声音做出反应,到医院检查以后发现我们已经有严重的听力损失,大约在70到80分贝左右。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就验配的助听器,在郑州接受了一年的康复训练,康复训练的内容也是比较繁多,有一些基本的学习说话,以及和助听器的磨合。我记得当时这个过程还是比较艰难的,我的妈妈跟我讲,当时为了尽快的教会我学会说话,她会让我的手放在他的嘴上或者喉咙上,她来说话,让我感受到发音的振动,看到她的口型,让我一遍一遍的模仿,这样做了几个月,妈妈的嘴上泡就已经磨出来了。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我掌握了说话、听力这些基本的技能,在一年的康复训练之后和正常的孩子一样进入了幼儿园,和他们一同学习。
刘义婷:我来分享一下我的学习和生活经历,我是小学和中学都是在普通学校读书,与身体健康的孩子享受一样的教育资源,生活中虽然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搬重物等等方面,可能有不方便的地方。但是锻炼我自己克服困难的能力,其实有时候并不是很坏的事情。遇到一件事情,假如说通过你的手解决不了,可以用你的脑来想更多其他的方法,自己想出来之后才会佩服自己说“我真聪明”。我经常开口向同学、老师求助,因为我平时和老师同学的人际关系处理的比较好,他们往往比较乐于帮助我。 我像一个顽强的小苗,在温暖的环境中努力成长,我和普通的孩子们经历过非常高强度的学习,再一次一次的考试中参与竞争,在学校的活动中发觉自己的潜能,我发现和别人做的一样好,我参加了高考,取得了当地的文科状元,湖北省的文科第六名,所以我觉得我能行。 初入北大,我心中的词就是感恩,因为高中的时候曾经受惠于TCL集团华能基金会的资助,最终我进入了北大,初入北大我参与了燕园成长计划,我开始探索适应大学的集体生活,包括住宿生活,我原来没有住过校。最让我感动的事情,在中秋节的时候,我们参加了燕园启航一起做月饼,北大这个古老的园子作为中国最高学府应该是当之无愧的,其中蕴含着无穷的爱的力量,我才入北大就感受到这种力量,可以思考一些人文关怀方面的意义,思考个人与社会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可能因为我从小的经历,我对社会问题比较有兴趣,虽然我学的经济专业,我觉得经济专业和社会息息相关的,也是为我回馈这个社会的梦想埋下了一颗种子。 关于未来我不知道,因为未来是深不可知的,但是我觉得未来可以期待。我选择经济专业,就意味着我的选择是多样化的,我期待成为一名国家经济政策分析师,纵横泱泱大国的命运前途,也愿意在国发院埋头理论研究,成为学术行业的精英,我觉得只要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怎样的人生道路都是我乐意去选择的。 这些都是我的梦想,然而我却有一个更加宏伟的梦想,我期待成为一名慈善工作者,这是在我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之后,我觉得我有余力投身慈善事业,因为我有这样的亲身经历,我可以帮助更多像我一样的残疾学生。我可以用自己的实力、爱心回馈世界,可以作为爱心梦想的传递者,因为别人传递给了我,我也要传递给更多的。衷心感谢残联、北大和所有好心人,我愿意把这个爱心传递下去,谢谢大家。
北京大学学生刘义婷发言。 刘义婷: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非常高兴也很激动有这样的机会,作为一个残疾人大学生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成长经历,以及新入大学的感受和未来的成长规划。 我觉得残疾这个词可能从我出生的那一刻起就与我紧密相关了,因为我是先天性的右手三级残疾,这个原因我爸爸妈妈和医生都没有办法解释,所以我从小就是这样,或许是因为爸爸妈妈开明的教育,或者是我从小就是一个乐天派,所以尽管平常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是秉持着中学老师告诉我们的,办法总比困难多这个信念,我就披荆斩棘,拼出了属于自己的路子,现在可以视为是上帝赋予我的恩赐。 我分享一下我的经历,我是第一左撇子,我用左手写字,小学我用左手写字,我妈妈自己用左手握笔,我就模仿妈妈的姿势,老师教字都是用右手,只有我妈妈用左手,他也是用右手写字,他为了教我就用左手。因为桌子比较小,我侧着身子在桌上写字,当时我写字还是歪歪扭扭的,用左手写字有一个不方便,从左往右写,手会挡着字,看不清楚字,这也产生了一点点小小的阻力。我觉得尝试和练习之后我也摸索出了左手写字的办法,因为左手写字有握笔,这个字的间距和大小调整一下,看起来比较方便,探索了适合自己的方法。 后来我开始逐渐爱上写字,我平时也是需要练字,春夏秋冬、日夜都会练习,后来我喜欢上书法,我还在书法比赛上曾经获过奖,我现在写字不谦虚的说跟大家右手写字没有很大的区别。
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团委副书记、学生辅导员寇蕴介绍联大特教学院相关情况。
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张悦歆介绍北师大特教研究所相关情况。 张悦歆:非常高兴今天能有机会在这里跟大家见面,首先祝贺大家考上大家梦想当中的学校,特别把这个祝福送给陈星安同学,我们是老朋友,非常高兴能够在北京见到你。根据这个活动的安排,我来介绍一下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我们也叫特殊教育研究所,在推进特殊教育的改革,还有在推进高等融合教育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尝试。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研究所的前身是成立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特殊教育研究室,这个研究室是我国在高等师范院校最早设立的特殊教育教研室,在之后的几年内,1986年我们开始招收第一批特殊教育专业的本科生,这也是标志着我们国家高等院校第一个特殊教育专业的诞生,其实在中国残联有很多非常优秀的领导,实际上都是在北京师范大学第一批、第二批本科毕业生,包括教就部的冬梅主任等等。 特殊教育研究所包含老师的研究领域非常丰富,包括在特殊领域的理论、融合教育、特殊教育教师的教育,还有感官障碍儿童教育,发展障碍儿童教育,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早期干预、融合教育这些领域都有很多的涉足。全国的特殊教育里面是领先的地位,在国际的特殊教育里具有影响力。林老师介绍了我们国家出台了关于发展特殊教育的政策法规,特殊教育研究所的很多老师都参与了教育部的像提升计划,还有三类特殊教育课程标准的起草和制定,为国家特殊教育大政方针的出台贡献自己的力量。 特殊教育研究所还建有融合教育研究中心,我想重点说这个可能跟今天的主题更加的相关一些,融合研究中心跟残联也有很多的联系,在残联的支持下建立的,研究中心不仅仅是学术研究机构,更多的还承担了很多社会的责任。我个人的理解,或者特教对它的定位相当于是一个高校残障大学生事务办公室,或者高校残障大学生资源中心的职责,在融合教育研究中心的支持下,过去几年我们对就读于北师大和教育学部的大学生进行了支持。在北京的一些高校里面越来越多的残障学生在高考当中获取了他们的合理便利,有机会进入到普通高校,有更多专业的选择性,有多样化的专业选择,可以提供给在座的同学们。 我相信你们也会在未来对社会,对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对高校来说,我觉得普通高校如何为你们提供更加人性化、更加个别化的支持和关怀,包括北师大在内,我们在做其他兄弟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孙院长提到无障碍环境的建设非常重要,但是我想这不仅仅是对物理无障碍环境或者信息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挑战,更是对人文无障碍环境和心理无障碍环境的改善提出了很多挑战。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北师大特殊教育研究所在我们学校举办了很多活动,加大了无障碍的理念,或者高等融合教育的理念在大学所有教职员工,在普通大学生领域里面,使他们能够不断的通过这样一些活动和宣传,能够改变他们的观念,促进他们对残障事业思想的变革。 比如在过去几年我们借助一些主题的日子,比如自闭症关注日,针对无障碍环境的日子,做了很多的主题活动,由于各种原因这些活动主要还局限于在北师大的校内,我们非常希望未来可以跟在座北京其他兄弟院校有机会合作,共同使这样主题活动扩大它的影响力。 北京师范大学是我国首批要打造的双一流的大学之一,世界一流大学的一流不仅仅体现在硬件,师资队伍,科研团队,科研成果等方面,而且还更多体现在大学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这些软势力方面。保障残障大学生享有公平的优质的高等融合教育,是北师大教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一些具体的表现。也同样也是所有不同高校应该为之变革的动力和方向,在此,我也代表我们北师大特殊教育研究所在这里表态,未来同学们在北京,甚至其他省市的,未来你们继续深造的过程当中,我们非常乐意从特殊教育的角度,为在座的同学提供我们力所能及的支持和服务,同样我也非常希望能够跟在座的兄弟院校、高校加强交流合作,谢谢大家。
孙一平:目前率先在建筑学院无障碍做起,逐步完善残疾学生入住的公寓和学校图书馆的高标注、高质量的无障碍化改造,完成清华的主体主要楼宇的无障碍改造设计等等。 在尚未进行没有改造的部分楼宇配置了一些移动式的临时坡道,在许多会议和论坛上都增加了语音文字转换设施,对购买生产辅助设备也进行了市场调研。进一步方便听障学生的学习和交流。研究院作为国家智库的主要成员,会同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积极支持指导帮助天津大学、山建大、武汉理工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大连医学大、深大、北大、北京联大、哈工大、北服、北京特师学院、山东工艺美院等高校开展无障碍校园的建设,积极推广东京大学、剑桥大学、哈佛大学无障碍建设与改造的经验和做法,提升我国无障碍事业的发展。 第三,校园无障碍建设与改造的困惑。校园无障碍障碍还处在非常艰难的挑战时期,主要是各高校决策核心层的理念上要进一步的统一认识,统一思想,一些高校主责部分无障碍改造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广大学生对校园无障碍的关注度和参与度还不强,残疾人学生维权能力比较弱,在协助校方无障碍的技术和支持方面比较差。总之校园文明的程度还要不断的提高。 第四,校园无障碍改造建议,一是各高校要组织师生开展校园无障碍环境大讨论,请残障学生诉需求、谈感受,充分认识校园无障碍化是美丽校园,文明学府的标志性建设,基础性建设,是尊重生命、尊重人权、平等正义、融合教育的底线和基准线。二是动员全校开展校园无障碍状况普及,做到精准全面无死角,期间倡导师生广泛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初步构想,在普查中抓住时机对全校进行校园无障碍的意义和支持,再普及、再认识、再提高。三聘请专业人员和残障学生参与,对学校无障碍建设进行系统的规划,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校园公证和征集意见建议。四是在改造校园无障碍建设时要请残疾人学生参与全过程,实行工程质量一票否决权。五是开展各类评比活动,开设最佳校园无障碍调研成果奖,优秀校园无障碍建议构想和图式奖,大美无障碍校园设计奖,最美无障碍校园贡献奖,获奖成员将永留在校园的绿地上,传承校园文明。 今天特别高兴看到首都21家媒体参加这样一个有意义的会议,你们是校园无障碍的倡导者、推广者,8月18日中国青少年无障碍发展史团在北京四中成立,意义重大,在我国填补空白,以无障碍环境建设开始向青少年群体延伸,更是无障碍事业走向星火相传的伐木之路,我想青少年能做到的,由于能做到,我号召所有来京上大学的残疾学子们参加到国家无障碍建设中来,为校园无障碍化和融合教育尽一分力。我们一定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以无我的境界不服人民的期望,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理想,努力为人类做贡献的志向,像跑接力赛一样,跑好我们这一棒,谢谢大家。
清华大学无障碍研究院副院长孙一平介绍高校无障碍有关情况 。 孙一平:今天特别高兴与2019年进京上大学的优秀代表一起分享校园无障碍这个专题,我们说人类历史就是一部障碍的历史,是人类不断认识障碍,冲破障碍,跨越障碍,抛掉障碍的历史,构成了一部完整的人类历史。无障碍体现了社会文明进步,核心是通用性、包容性、可及性、遍及性,是全人类人群的需要,是政府提供的社会公共产品,进入后小康社会成为国家发展幸福工程的主体内容之一。 第一,介绍一下我们国家无障碍发展的简单现状,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阔步前进,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战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国社会经济从一穷二白的一片废墟上崛起,所以我们国家的无障碍事业也是随着经济发展而发展,从零起步开始和世界发达国家逐步的进入接轨阶段,这个过程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推进了文明,尊重了人权,服务了社会,造福了百姓。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无障碍建设事业起步晚了20多年,所以我们面临着困难和挑战还是非常大的。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国无障碍事业快速发展,特别是2012年国务院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颁布实施后,各地方各行业各系统,包括各校园,不仅是大学、中学、小学都有,无障碍成果显著。 2018年10月15日在清华大学举办的包容与多样无障碍发展国际学术大会上,无障碍发展研究院郑重发出了中国之声即北京宣言,引起了国际的反响。今年7月28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无障碍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国残联与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在上海召开了我国首次无障碍成果发布大会,一共有231项成果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联合国官员到会致辞,并且予以高度的评价,说“中国无障碍成果发布会在亚洲历史上是没有过的,在全球也是第一次”。可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有效的助力了全面小康建设,形成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求的实实在在的基本条件和内容,使百姓们不断增强了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第二,讲一下无障碍与融合教育,因为我的题目叫做推进校园无障碍实现融合教育。融合教育是经过特别设计的环境和教学方法来适应不同特质的,包括残障学生的学习。核心是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机会平等,教育过程平等,享受教育资源和教育结果平等,融合教育就是要追求从机会平等到结果平等的全过程。2017年2月国务院颁布新修订了《残疾人教育条例》强调县级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逐步推进各级各类学校无障碍环境建设,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融合教育中实施特别设计环境的实质,无障碍与融合教育仅仅的抱在了一起,是平等参与人权实现高度统一,必将使校园无障碍建设在新时代追梦征程上再启航。 第三,校园无障碍建设,一是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2016年4月清华大学在中国残联的帮助下,各自发挥优势成立了现在由智库中心统管的机构,通过跨学科、跨领域、跨专业、跨部门的研究,构成无障碍领域国家特色的新型智库,为国家资政建策,创建世界一流的无障碍工程技术交叉学科的平台,无障碍人文理念宣传推广平台。二是学校无障碍建设状况,目前我国学校无障碍状况有了很大的进展,但仍然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清华大学研究院的成立极大带动了全国高校开展无障碍研究的积极性,北大、人大、北师大等20多所学校相继成立了无障碍研究机构,同时带动了这些学校本身的校园无障碍改造,各高效坚持以人为本,为学子改变学习环境,增强了获得感。清华大学校领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清华大学要建成我国高校的一面旗帜,和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要求,高度重视支持研究院开展理论创新、国际交流、学术研讨,更加注重办实事接地气的校园无障碍改造。研究院组织学生无障碍发展协会,清华大学学生当中有一个社团组织是无障碍发展协会,也是残疾人学生自己组建的,对校园无障碍进行了设计,校领导召开了专业的会议听取汇报部署工作,针对校园文物较多,难度比较大,资金不足等特点,明确校园无障碍的原则,先易后难,先试点后推开,先改造一般建筑,后改造文物建筑,先改残疾人学生必用和急需场景后改造无障碍系统的连贯的环境,先做物体类的改造后配套信息无障碍需求。
中国残联研究室副主任厉才茂发言。 厉才茂:我作为走过来的一个曾经的学生,今年上大学已经30年了,跟大家简单的讲一下。 第一,我们就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大学里面对我们来说最主要的就是学习,大家都是普通的大学生,这里面学习和能力的增长是最主要的。对我们来说有一个非常重要,一是生活上要自理、独立,能够自己做的尽可能自己做,我原来在杭州大学,现在的浙江大学,南方下雨很不容易打饭,都靠同宿舍的人每天靠他们打,下雨食堂很滑。后来研究生在北大我坚持自己打,因为北方比较干燥,而且打饭都是排队,杭州不排队,饭要举起来才能出来。在这种环境自己能做的要自己独立做。 同时,跟我们的同学,同班同学也好,同系也好,到大学以后都是打乱的学习,跟同学要和善友爱,残疾人有的时候会急,有的时候不方便,要和大家自然而然和谐的融合在一起,现在讲融合教育,从自己的角度来讲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是第一个,不要把我们的身份带到学校里去,我们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但是我们更加的自立,更好的跟大家融合。我特别高兴,这么多年来,每个阶段读书的同学对我都特别好,每年我的生日都有很多生日跟我一起过,觉得特别好。 第二,专业学习,自己学的东西一定要学精学好。我在读书的时候,本来我把楼上的书拿下来给大家看,我学的是德国哲学,德国哲学有很多的语言需要,德语、英语、希腊语、拉丁语,我的书很多都是原著,都是德文,我上大学之前德语、希腊语都没有学过。自己选这个专业一定要把这个专业搞透了,我在北大读书的时候别人都是看中文的翻译,我坚持不看,因为学西方哲学,我不看中国的翻译,有的时候实在不行就参考。上去讲的时候老师和同学很反感,觉得这个人讲的偏离很远,但是经过很短的时间就会实现超越,大家要下功夫。我的德语通过半年不到的学习四级北大考第一名,大家要下功夫。 我毕业的时候北京图书馆,现在叫国家图书馆招人,招小语种,有一批西方传教士的资料在地下室里需要整理,只有我适合,但是那个时候环境影响不让我去,那批资料非常珍贵,没有人弄。我学了这么多的语言,我未来就有这样的优势,这个事情就有可能能够进入到国家图书馆,虽然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进去。 第三,大家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关注社会,当时大学的时候学的是哲学,自己还主动学社会去,各种社会调查方法,社会学的基本理论,社会心理学等等。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就去做田野调查,走杭州的各个县,甚至浙江的很多养老院、敬老院,包括农业保险,大家都知道南巡讲话市场经济确立以后,我就认识到社会保障是非常重要的课题,所以我就关注这个课题,也包括调查残疾人的婚姻,调查养老院,调查农业的商业保险,这些工作做完了以后,第一确实我那个时候写了很多文章,比如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我得奖了,我还被评为三好学生,第一年评50人,很难的。我关注社会,做这样的研究,现在到中国残联,原来在北京残联,在北京残联推动了80多项政策,都是我在大学的时候,我自己主动的去关注、关心这些社会保障的问题,公共服务的问题,给我积累了很多经验。不是说毕业之后才开始做残疾人工作,我很早就做社会保障研究,关注社会也给了我后来个人的发展,包括现在做政策研究有很多的条件。 我在这里也希望大家,虽然不需要以残疾人的身份在大学里奋斗,但是我希望大家也要关注残障事业,残疾人现在在平等权利保障、社会融合和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还有很多的困难和问题,还有很多的障碍和挑战,希望大家作为大学生也来关注这样的课题,如果大家愿意也可以到我们这里多沟通实习,因为残疾人在现在这个社会里,70%的残疾人在农村20年没有变化,大部分残疾人离信息化的社会越来越远,残疾人看似很多东西社会进步,残疾人事业在进步,但是我们是落后于社会进步的步伐,残疾人在现在这个社会遇到很大的挑战,希望大家关注,我也是做这个的,希望今后有机会今后一起合作,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教就部林帅华:首先祝贺同学们,也欢迎大家来到中国残联,欢迎各位老师。下面我来介绍一下目前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情况和近三年开展的一些跟残疾人高等教育有关的工作。2018年全国有11540名学生通过参加普通高考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1873名学生通过单返单招进入大学。2019年的数据还没有统计出来,前两天我们统计拟邀请学生名单的时候四五个省报的名单里面清华大学两人,师范大学两人、邮电大学等十几个大学,近几年被一流高校录取的学生比前几年有所增加,我们非常高兴,充分体现了我们国家教育事业的整体进步和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发展。 总体来看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法律保障不断加强,政策措施不断完善。这里面关于《教育法》《残疾人教育条例》《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一系列涉及到残疾人高等教育权利的法律法规政策体制不再一一介绍,重点讲一下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办好特殊教育这一要求之后,我们参与制定的与残疾人考试密切相关的政策。 前些年跟教育考试的一些政策,在2002年的时候中国残联的推动下教育部出台了《听力残疾人考生参加普通高校和研究生考试可以免除外语听力测试》的政策,2003年中国残联会同教育部和卫生部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意见,进一步放宽了对胜利缺陷或者患疾病的录取要求,明确要求对肢体残疾不影响所报专业学习,且高考成绩达到录取要求的考生,高等学校不能因其残疾不录取,不得没有办学条件和不符合培养的要求拒录。还有两个补充规定,都是关于乙肝和慢性肝炎,这充分体现了对特殊人群的关爱,有利保证了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还有整个教育形势的进步,目前这个指导意见也有一些新问题,后面我会再讲到。 2015年的时候中国残联会同教育部出台了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定的暂行规定,这是我国第一次从国家层面对残疾人参加普通高考而专门制定的管理规定,其中要求为残疾人参加普通高考提供包括盲文试卷、延长考试时间等在内的必要支持条件和合理便利。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和完善在2017年的时候我们和教育部共同印发了《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我相信在座有些同学在参加今年高考的时候也申请过相关的便利,这是里程碑式的政策,帮助很多残疾人进行了理想中的大学,也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根据我们的统计,2016到2018年每年申请合理便利的残疾人考生逐年增加,被录取的考生也是逐渐增加。 以上是残疾人教育考试相关的政策,下面讲一些近几年开展的跟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工作。 第一,开展高等融合教育试点,因为在管理规定出来以后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进入高校,有些学校还没有做好准备,我们在教育部的支持下选了6个学校开展试点,主要是想探索一下高校在残疾人学生招生录取、专业学习、生活服务、就业指导方面的经验,目前试点工作已经结束,今年11月召开总结会,到时候能够总结一些适合我国国情的经验做法。 第二,修订高考体检指导意见,2003年开始实施,有些条款已经不适合目前的形势需要,所以在2016年跟教育部开始启动修订,今年初我们跟教育部卫生健康委成立了专门的修订领导小组,目前已经征求过一轮医学专家的意见,下一步我们会继续进行推动,争取早日修订完成。 第三,完善残疾人参加英语四六级考试和研究生考试的合理便利措施。刚才说了听力残疾人免听力测试2002就有,视力残疾人以前还是缺位的,所以2017年的时候就跟教育部考试中心和相关的单位一直推动这个事情,终于在2017年6月第一次为参加英语四级考试的盲生提供了盲文试卷,一块修订了考务手册,从制度上确定了为视力残疾人参加英语四六级考试提供合理便利。以后再有参加四六级考试都可以申请相关的便利。 2017年12月我们又协调支持了为参加研究生考试的盲生提供了全部的盲文试卷,这是我们所做的工作。 第四,我们开展残疾大学生励志奖评选,交通大学支持的,表彰一些自强不息事迹感人的大学生,未来还是希望能够开展这样的工作,希望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大学生能够得到这方面的表彰。 第五,我们为残疾大学生就业创业做好服务,多年来我们会同有关部委推动残疾人就业的工作,中国残联就业服务指导中心每年都会和教育部大学生就业职业中心联合开展残疾人毕业服务的专项工作,会举办线下和网络的招聘会,会组织企业和残疾人大学生面对面。同时还在搭建中国残疾人就业创业网络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将来各位同学到毕业的时候有需要可以到这个平台上了解相关的信息。 以上就是我们所开展的相关工作,谢谢大家。祝同学们在北京生活愉快,学业有成,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如果有相关的需求,教育考试方面的问题或者困难都可以和我联系,我们会为大家做好服务,谢谢大家。
教就部林帅华介绍近年来国家关于残疾大学生的相关情况和特殊支持政策。
全国人大常委、中国残联副主席吕世明分享了自己考大学的经历,以及回顾国家对残疾大学生政策的变化。 吕世明:为什么中国残联连续两年来特邀新来北京上学的大学生回家座谈?1984年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3月份在北京成立,大家知道时任残联主席邓朴方创建了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创建基金会开始遇到的最强烈的呼吁和最大的难题之一就是残疾人高考考上大学,被高等院校由于身体的原因而拒录。这个事情现在听起来是一个新鲜事物,好像已经不存在了,1984年这样的事情是存在的。说到这个事情的前因,同学们在你们的人生辞典和学涯当中已经没有残废的概念,那是三十四年以前词汇里经常遇到的,我本身也是残疾人,当时1984年成立基金会,当时媒体的报道和日常生活当中叫“残废”,而现在没有“残废”这两个字了。当时遇到第一个最难的难题,我是一个残疾人我考上大学,我的分数达到了,由于身体一定的伤残或者残缺,或者行动不便,或者其他的原因被报考的大学拒录,邓朴方主席看到很多高中生考上大学上不了大学的信访信,其中有一封信深深刺痛了他,有一个大学生用血书写了一封信,分数考上了,但是身残的原因无法录取,后来千方百计找到这个学生。所以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开始其中有一个特殊的事情就是要突破残疾人因为身体状况的原因而被拒录,所以体检的标准、各个学校的意识观念的转变,在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陈列史上,前一段时间我们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我们回顾我们的初心,其中我特意看到了一个史料,1984年3月份成立基金会,1984年的8月份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当时会签文件邀请当时的教委,现在是教育部,以及有关方面召开录取残疾人大学生的座谈会,这个史料非常珍贵,将来同学们也可以参观。即便我来北京上大学和大学学生座谈,这个是大家一定要牢牢记住的文件。
全国人大常委、中国残联副主席吕世明参加座谈会并讲话。
中国残联宣文部主任郭利群表达了党和国家对残疾大学生的关心、关注和帮扶。 郭利群:此次座谈会也是我们邀访·亲近系列活动之一,中国残联积极推动特殊教育法制,政策体制的制定和完善,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残疾人事业教育工作做出一系列的重大部署,残疾人教育普及水平提高,融合教育逐步确定,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教育考试无障碍条件进一步完善,修订后的残疾人教育条例2017年正式试行,启动实施了两期特殊教育的行动计划,也首次为残疾人学生制定了学习标准。这里给大家报告一个数字,2012年到2018年,全国共有6.22万残疾考生进入普通高等院校学习,截止到2018年6月全国有61所普通本科高效开设特殊教育专业,在校生一万余人。
“我来北京上大学”中国残联2019大学新生座谈会已经开始。中国残联宣文部主任郭利群主持会议,并介绍参会人员。 郭利群:今天很高兴请到全国人大常委,中国残联副主席吕世明主席,中国残联的几位,研究室的副主任厉才茂;中国残联组联部朱春林先生;华夏出版社的副总编潘平先生;中国残联教就部教育处的林帅华先生;还请了一些专家和老师,清华大学无障碍研究院副院长孙一平;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所副主任张悦歆;清华大学学生处老师侯言。 参加今天活动的学生有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刘义婷,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王星淇,清华大学化学系廖轲凡,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示范专业康幸运,北京理工大学张浩阡,北京邮电大学宁嘉良,北京服装学院潘肖燕,北京联合大学陈星安。
“我来北京上大学”中国残联2019大学新生座谈会即将开始